陶冬:中國經濟重新啟動 新一輪宏觀調控將漸近 | |||||||||
---|---|---|---|---|---|---|---|---|---|
http://whmsebhyy.com 2005年10月14日 13:56 新浪財經 | |||||||||
提要:由于熱錢效益開始發酵和二、三線城市建設加速,中國經濟新一輪上升周期可能比預想的來得更早。但上海房地產市場這個炸彈還未拆除,中國經濟未來還有很多變數 文 陶冬
離2004年5月實施全面宏觀調控不過十四、五個月,中國經濟開始出現復蘇跡象。經濟反彈的力度和持續能力尚有待觀察,不過反彈本身已出乎許多人的意料。國家統計局企業調查總隊日前公布的9月份采購經理指數,繼8月之后進一步回升,而且升幅相當大(7、8、9三個月PMI指數分別為51.1、52.6、55.1)。中國的原材料進口在沉寂了大半年之后,開始明顯加速,進口建筑機械需求也出現反彈。這些是經濟復蘇的前瞻性領先指標。 與此同時,8月的投資、信貸、貨幣發行增長均較前幾個月有明顯加速。今年夏季的月度統計受去年宏觀調控的基數影響,同比增長數據未必可靠,不過反彈幅度遠大過市場預期。中國經濟似乎已從低谷走出,增長開始加速。 這次增長的動力并不十分明顯,久居北京、上海的人甚至未必感受得到。從工業投資到房地產,從汽車需求到黃金周旅游,都看不到經濟加速的明顯征兆,所以懷疑統計局采購經理指數的大有人在。的確,這項指數今年3月剛剛推出,數據歷史短、可信度尚未經過時間的檢驗。而且經濟加速能否持續,還是一個很大的問號。不過筆者認為,基于兩個理由,中國經濟新一輪上升周期可能比預想的來得更早。 首先,熱錢效益開始發酵。在經常、資本雙順差以及人民幣升值預期下,海外熱錢瘋狂涌入,而且愈演愈烈。在過去十二個月中外匯儲備暴漲2280億美元,相當于6.7%的M2發行量。以中國目前的債券市場規模,人民銀行根本不可能通過公開市場無條件、無限期地吸納海外熱錢帶來的沖擊。在外匯市場的干預下,熱錢越來越多地變成人民幣基礎貨幣。筆者認為,盡管貨幣的政策基調未變,熱錢失控加上政府在銀行信貸尺度松一松手,應該是近兩個月M2增長反彈的主要原因。近來海外土地基金在辦公樓、商場收購上十分活躍,交易多以美元計價。這部分并不計入人民幣M2,但實際上也是中國經濟活動、貨幣周轉的一部分;A貨幣增加,很可能是新一輪增長的初始動力,而政府對此僅有部分管制權。 其次,二、三線城市建設加速。部分大城市的房地產業遭遇寒潮,但是中國的城鎮化建設仍在繼續,基礎建設十分迅猛。這是拉動投資上揚的主要動力。夏季以來,國家在信貸調控上的力度有所(有選擇地)舒緩,“十一五”規劃的重點又在拉近發達地區與不發達地區的差距,二、三線城市的投資規模呈擴大趨勢,發展商們和國內游資不約而同地流向那里。 當然,經濟運作中也存在著突出的風險,上海房地產市場這個炸彈還未拆除。黃金周期間上海的樓盤銷售應該以失望形容。房價降了,但售房量僅稍有上升,倒是多了不少新的供應量。發展商中有的出售俱樂部,有的發動員工內部集資,有的付不出銀行貸款利息,現金流壓力似乎越來越大。上海房地產出現進一步調整的風險日漸增大,只是時間、形式和幅度難以預料。在資訊發達、資金全國流動的今天,一旦上海房地產有大起落,必然影響全國經濟。筆者認為上海房地產是中國經濟今后12個月的最大隱患,這個隱患并未隨增長重新啟動而消失。 如果上述的經濟提速、增長重拾升勢得到進一步證實,去年夏天開始的經濟回調應該是共和國歷史上,歷時最短的周期性下降。調整的起因仍是投資過熱,調整手段仍是信貸收縮,對實物經濟的沖擊依然很大,不過在GDP增長上幾乎沒有顯現出來。隨著“十一五”規劃中投資項目的展開,以及北京奧運會建設的全面鋪開,GDP增長從現在起應該開始拾階而上,不過上升動力可能也會弱過以往的周期。 經濟提速未必導致新一輪宏觀調控。今天的中國經濟所面臨的通脹壓力有限。投資總規模雖然仍偏大,一窩蜂式工業投資已被基本制止。個別城市房價偏高,但是全國范圍內還算不上泡沫。因此,國家政策基調可能是以不變應萬變。已放松的信貸政策不變,意味著投資重新加速,原材料需求轉強。依然偏緊的房地產政策不變,意味著上海房地產還會伊人獨憔悴。這就是2006年中國經濟的走勢。 (本文原載于財經時報,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 更多精彩評論,更多傳媒視點,更多傳媒人風采,盡在新浪財經新評談欄目,歡迎訪問新浪財經新評談欄目。 新浪網聲明:新浪財經登載此文出于傳遞信息之目的,絕不意味著新浪財經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