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企業家雜志:讓資本家自己約束自己 | |||||||||
---|---|---|---|---|---|---|---|---|---|
http://whmsebhyy.com 2005年10月13日 17:16 《中國企業家》雜志 | |||||||||
如果市場大多數時候只是在市場旗幟覆蓋下的行政命令經濟,那就永遠無法培養市場自律機制 有一句廣為流傳的名言,資本主義社會最大的問題是誰來約束資本家。因為資本家的貪得無厭使他們最有可能成為市場秩序的破壞者。現在,這個嚴肅的話題也放在我們面前。這里的資本家,既指資本市場的大投資者,也指實業家,或兩者兼而有之。
目前我國對資本家的約束主要來自于市場之外的他律,即輿論、行政規章與法律。潮水般洶涌的輿論,通常建立在文化與道德批判的基礎上;行政制裁則是政府主要的約束辦法,一紙罰單或是停工整頓的通知書,甚至拖延不決的調查結論,都有可能造成資金鏈條斷裂,甚至讓資本家們破產。證監會對科龍的調查就是一個極好的案例。 他律不可缺少,但缺陷在于難以內化為資本家的自覺與自律,外在制約成本高而漏洞多,防線很容易被突破,對于一個轉型社會尤其如此。我們不難看到,大多數資本家以低調躲避輿論的槍口,并急于與權力捆綁到一起,借體制之力以自保。一旦捆綁成功,資本家就成為極為貪婪的鯊魚。 筆者閱讀華爾街歷史,感觸最深的是華爾街的自律機制。19世紀60年代以前,華爾街仍盛行用美國西部牛仔的方式處理商務糾紛,此時,是華爾街的經紀人自己給自己制訂了規則,雖然簡單卻實用易行。在經歷了伊利鐵路股票操縱、西部小鎮比尤特銅礦之爭后,華爾街經紀人意識到自己的利益與市場秩序密切相關,沒有秩序就沒有市場沒有利益,他們開始自我約束、自我規范,并聯合將投機客逐出證交所的大門之外。 這些內生的自律規范是如此堅固,以至當時美國一流的資本家都成為規則的維護者、秩序的信奉者。在這些資本家中,出現了類似于范德比爾特、J.P.摩根這樣的杰出人物,前者一心一意要使美國的鐵路脫離腐敗泥淖,沿著正確的商業軌道前行,而后者則事實上扮演了美國中央銀行的角色,兩次挽救了美國的金融危機。當他于1913年去世時,贏得了世界的尊重。拜傳統所賜,如今的紐交所仍實行各會員自律為主的監管機制,雖然因客觀條件不同,加強了證監會等外部監管權力,就總體而言,這一監管體系仍然值得信賴,其嚴格的制度甚至使歐洲、德國的公司憚于在紐交所上市。 不僅美國如此,中國一度走過了相同的自律之路。電視劇《大宅門》形象地告訴我們,商業信譽是如何生成的。清政府直到最后也沒有來得及對商業違規行為用法律的形式加以規范,事實證明,資本家的自覺自律彌補了法律的不足。許多屹立不倒的老字號由此而來,電視劇中的白家藥鋪是如此,同仁堂是如此,瑞蚨祥也是如此,而晉商票號硬是靠自身信用支撐了清代中前期中國金融的半壁江山。 除了資本家個體的自律,組織行會、商會統一物價,統一產品標準更為常見。民國時期,北京、上海等地的市、區商會,大到白銀成色、小到南北貨均有規范,并積極向政府建言。如1930年,世界金價上漲,身處金融中心的上海市商會向國民政府的財政部和工商部提出,增加出口、減少舶來品輸入;非進出口業者不得從事標金期貨的交易,不得購買國外匯票;銀行的國外匯兌業務僅限于進出口交易;經營進出口業務應隨時結價,規避日后金銀比價漲落的風險。同時,上海市商會致函各中外商行要求執行,同時致函金業交易所和華洋銀行公會,就限制標金營業問題作出說明。 中外事殊,市場原理則同。資本家如此自律,原因無他,不外乎認識到市場的秩序是收獲長遠、穩定利益的前提。一個無序的市場除了產生投機客,對任何人都不利。一個完全植根于外部的監管體制雖然可收短期之效,卻無法使秩序內化為市場的有機部分,其結果就是監管由于得不到自律的配合,執行力效率低下,資本家想方設法成為掠奪者或是投機客,總之,一切以短期效應為重。我們實在有必要反思這種模式的局限性。 當然,資本家自律機制的發展與真正的市場發展應該同步,如果資本家沒有穩定的產權,如果市場大多數時候只是在市場旗幟覆蓋下的行政命令經濟,那就永遠無法培養市場自律機制。因為群體投機局面下的獨善其身,對財富的增殖沒有任何好處。 現在是撿拾斷裂的傳統,發展資本家自律機制的時候了,如果各種協會、商會,證交所能夠與他們的老前輩看齊,那才是中國經濟的大幸。 (葉檀) 更多精彩評論,更多傳媒視點,更多傳媒人風采,盡在新浪財經新評談欄目,歡迎訪問新浪財經新評談欄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