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每天消失53個村落 向瘋狂圈地運動開炮 | |||||||||
---|---|---|---|---|---|---|---|---|---|
http://whmsebhyy.com 2005年10月13日 09:38 紅網 | |||||||||
據《中國農業統計資料》計算,2001年每天大約消失76個村落,2002年大約為每天消失40個村落,2003年大約為每天消失43個村落。平均測算,近三年來,每天平均大約有53個村落從中國大地上結束了它的生命。與此相關的數據是,由于農田被大量非法侵占與不合理使用,從1996年至2004年全國每年減少大量耕地。大量到什么程度?一說500萬畝,一說1000多萬畝,一說3630萬畝。無論以那個數據衡量,任由土地如此銳減,那末中國的耕地全部消失的日子都不會十分遙遠。
可見,保護基本農田是耕地保護工作的重中之重。為確保基本農田總量不減少、用途不改變、質量不降低,國土資源部、農業部、國家發展與改革委、財政部、建設部、水利部、國家林業局等七部委日前聯合下發《關于進一步做好基本農田保護有關工作的意見》,要求各地切實做好基本農田保護工作。這是令人欣喜的。其中特別指出,針對一些非農業建設盲目占用基本農田等現象,要求加強非農建設用地審查,嚴格執行《土地管理法》和《基本農田保護條例》的有關規定,除國家能源、交通、水利和軍事設施等重點建設項目以外,其他非農業建設一律不得占用基本農田。這對于房地產的圈地,無疑是一道政策障礙。 農業對于中國,還有著特殊的意義。盡管農業在不同國度其經濟功能大體一致,但土地對于中國來講,人均土地只有世界平均水平的1/3多一點,意味著占世界七分之一的土地養活著超過全世界五分之一的人口。土地,在這里主要擔負民眾的食物來源。也就是說,土地的食物供應比重高于世界絕大多數國家。對于人均土地多的國家來說,它可以有經濟作物功能,有加工業原材料功能,有觀賞、旅游、休閑功能,也可能有休耕功能。對于我國人均耕地僅為1.59畝來說,必須牢記它主要是為中國人提供口糧的功能。那種克隆國外土地使用結構,效仿人均土地多的國家在城市建設,特別是房地產上的豪華占地的模式,注定是行不通的,短視地以經濟權利執意運行,日后付出的歷史代價將是沉重的,甚至可能是災難性的。下面的名言務必不要忘記:無政府主義是對機會主義的一種報復。 由于房價飚升與房地產公司的低稅貢獻帶來的行業持續暴利,刺激著資本狂奔房地產行業。大量圈地本來就是房地產公司的秘密贏利武器,而近來卻愈演愈烈。我們期望,七部委的聯合文件能夠有效地狙擊房地產公司的圈地戰。 對于房地產公司的圈地,政府一直都致力于阻止。年中,國土資源部傳達溫家寶總理的批示:“要有明確而有力的土地控制政策,合理限制發展規模,防止濫占土地和出現新的圈地熱”,“此事要早抓,不可放任不管,否則會貽害子孫,造成無可挽回的歷史性錯誤”。國土資源部副部長鹿心社嚴正提醒“新圈地熱”的出現。(《土地規劃修編列出時間表 國土部提醒防新圈地熱》,2005年07月14日《中華工商時報》)而且,國土資源部最近連連出招,招招直擊圈地囤地以至閑地。2005年07月08日,《第一財經日報》發表文章《全國閑置地40萬畝,開發商大量囤地以時間換金錢》,披露國土資源部副部長鹿心社言論:其實,政府供地并沒有少,只不過供地被房地產開發商截留了。7月12日中新社稱,國土資源部決定,在有條件的省(區、市)市開展土地置換盤活分散土地、耕地折抵增加建設用地兩種試點工作。(《國土資源部將啟動兩種試點,激活存量閑置土地》2005年07月12日,中國新聞網)政策直指閑置土地!此前,國土資源部圍繞土地閑置與大量囤地連續給出強烈信息,一直在阻止這一勢頭。面對房地產商不斷放出的“地荒論”,國土資源部副部長鹿心社及時出面予以澄清,他明確指出,其實,政府供地并沒有少,只不過供地被房地產開發商截留了,原因在于,開發商看到地價逐步提升,就以大量囤地的方式有意造成市場上的房源緊張,說白了就是所謂的“以時間換金錢”。(《第一財經日報》,《全國閑置地40萬畝,開發商大量囤地以時間換金錢》2005年07月08日)。 最近由于各路資本擁入房地產而帶來的新一波圈地潮,務必要引起各界的高度重視。 房地產商大量圈地,會帶來種種巨大的社會經濟災難。其一,房地產商大量圈地,會造成土地市場資源短缺的假象。由于國家對房地產開發的土地供應量是有限額的。某些商家對土地的囤積居奇,會減少土地市場的交易資源。一旦地價高企,他們便干起倒賣土地的營生。這種人為的破壞土地市場交易行為,是對市場經濟公平公正的違反,是對市場交易規則的褻瀆。這種惡例的通行,必然成為房地產發展的嚴重障礙。其二,大量圈地,勢必誤導房市走勢。房地產商作為強勢方,有意通過圈地傳遞房源緊張信息,對于消費者來說,是不僅是誤導,事實上已經構成某種商業欺詐。其三,圈地是一個相互攀比,相互競爭的過程,它的直接結果是大量減少耕地。這些被圈而又基本閑置的土地已經成為一種經濟公害。難怪一位國土資源部專家向記者分析說,“因為土地老是閑置,地方政府恐怕也有責任。40萬畝這個數字跟去年所說的70萬畝有一定差距。實際上,我倒寧愿相信70萬畝的數字。”其四,圈地過程,由于往往是走政策的“鋼絲”,權力資本很容易參預其中。圈地與腐敗的媾合,會干出什么好事來,世人皆有領教。日前國土部副部長鹿心社深有感觸地表示,十個貪官八個跟土地有關。(《國土部副部長鹿心社:十個貪官八個跟土地有關》,《現代快報》,2005年07月05日。)真可謂一語中的。涉嫌的地方官員此時可能成為商家房市飚價的幫兇,成為對中央統一的治理房價政策的“軟破壞”者,即陽奉陰違地對抗中央政策。其五,大量圈地,將為社會的不和諧埋下了不良種子。可以相見的是:大量圈地必然增加失地農民,從而引起這部分農民的強烈不滿;大量圈地,如前所述,必然誤導房市走勢,從而傷害到購房消費者;大量圈地,部分商家獲暴利,也不可避免地引起行業內部的利益沖突;大量圈地,同時會在社會各階層中觸發對房地產發展的憤慨;如此等等。 然而,社會經濟生活決非如此單純,美好的預期變成現實,也非易事。特別是當著某種經濟行為違背現行經濟政策、違背社會公益的時候,它的風險便會加大,它失敗的機率便會提升。依我之見,當前房地產商大量囤地行為,未必是一著高招,在很大程度上由于牟取暴利的心理驅使,他們很可能輕視了被掩蓋的種種風險。茫茫白雪,銀裝金光,誰能知曉它掩蓋的荊棘與陷阱? (稿源:紅網) (作者:巫繼學) 更多精彩評論,更多傳媒視點,更多傳媒人風采,盡在新浪財經新評談欄目,歡迎訪問新浪財經新評談欄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