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經縱橫新浪首頁 > 財經縱橫 > 經濟時評 > 正文
 

自主創新戰略關乎經濟發展、民族振興


http://whmsebhyy.com 2005年10月12日 13:06 新京報

  -關注“十一五”規劃建議

  “十一五”規劃倍受世人矚目除了因為這是新一屆中央領導集體首次作出的五年規劃,是指導未來五年經濟社會發展的總綱之外,恐怕還在于這一規劃從治國理念到具體的實施戰略有多處重大突破,據10月7日新華社報道,自主創新將作為制定“十一五”規劃的著力點。

  作為后發國家,我們既有優勢也有劣勢。主要發達國家基本上都經歷了靠殖民擴張完成資本積累,靠機械化、電氣化或自動化等科技力量的推動完成工業化的歷程,我國不可能重復西方國家的老路。信息化的到來卻為我們實現跨越式發展、趕超發達國家提供了歷史性機遇。然而,利用好這一機遇的核心在于對引進技術的努力消化、吸收和創新,在于下決心搞好自主創新。

  目前,全國大中型企業中有71%的企業沒有技術開發機構,2/3的企業沒有技術開發活動。2003年企業科技經費支出占產品銷售收入的比重僅為1.52%,其中用于新產品開發的支出僅占0.66%。而根據國際經驗,企業技術研發投入不應低于銷售收入的3%,在高新技術企業,研發投入要占10%以上,否則將失去競爭力。由此也可以看出,“

十一五”規劃將自主創新作為重大戰略性舉措是找準了經濟增長領域的薄弱環節,抓住了經濟發展、民族振興的關鍵。

  長期以來,盡管我國在高新技術領域有所突破和發展,但總體上仍以低附加值的勞動密集型產業為主。這就使得我國在對外貿易中處于不利地位,只能用資源消耗大、技術含量低的產品去同發達國家資源消耗少、技術含量高的產品進行交換。2004年我國的國內生產總值約占全球的4%,但消耗的一次性

能源約占全球的12%,淡水占15%,氧化鋁占25%,鋼材占28%,水泥占50%。這種靠大量消耗資源維持的經濟增長是難以持續的,不僅重要能源、礦產資源難以為繼,就是環境對污染的承載能力也是有限的。然而實現經濟增長方式由粗放型向節約型的轉變離不開新技術、新材料、新能源的開發和利用,這都需要我們不斷提高自主創新能力。

  從根本上來說,自主創新關鍵是核心技術的研發。一個地區的經濟須有支柱產業,一個企業須有拳頭產品,而這些產業和產品有無競爭力主要取決于它們是否擁有具有自主

知識產權的核心技術。20世紀80年代以來,發達國家經濟迅速向知識經濟轉化。據經濟與合作組織(OECD)的報告,該組織成員國知識和技術創新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已經從20世紀初的5%—20%,提高到現在的70%—80%.在經濟全球化背景下,發達國家還將日益重視研發和控制,而將一般技術和高技術產品中的勞動密集型工序轉移出去,以便騰出更多的空間加快高新技術的發展。在這種情況下,不提高產業和產品的技術含量,不發展高新技術產業,不下決心提高自主創新能力,而是跟在發達國家后面亦步亦趨,不僅趕超的目標難以實現,甚至還會進一步拉大同發達國家之間的差距。

  而且,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企業單純靠從外部引進技術,是不可能長期穩定發展的,只有集中力量開發和改進自己的核心技術,才能立于不敗之地。因此,還要抓緊建立以企業為主體、產學研結合的創新體系,抓緊完善各項政策上的配套措施。從規劃到落實,我們需要走的路還比較長。

  □李飛(中國社科院博士生)

  更多精彩評論,更多傳媒視點,更多傳媒人風采,盡在新浪財經新評談欄目,歡迎訪問新浪財經新評談欄目。


發表評論

愛問(iAsk.com)


評論】【談股論金】【收藏此頁】【股票時時看】【 】【多種方式看新聞】【打印】【關閉


新浪網財經縱橫網友意見留言板 電話:010-82628888-5174   歡迎批評指正

新浪簡介 | About Sina | 廣告服務 | 聯系我們 | 招聘信息 | 網站律師 | SINA English | 會員注冊 | 產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權所有 新浪網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網絡帶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