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如孤立的不是韓桂芝丈夫 | |||||||||
---|---|---|---|---|---|---|---|---|---|
http://whmsebhyy.com 2005年10月12日 11:11 人民網-江南時報 | |||||||||
在原黑龍江省委副書記韓桂芝受賄案中,韓的妹妹、兩個兒子和兒媳都下了水,惟一清白的是她的丈夫陳昔平(化名)。說來可憐,陳昔平在家中雖然有丈夫、姐夫和父親的名義,卻沒有丈夫、姐夫和父親的地位與尊嚴,他的“家庭反腐”行為受到了全家人的共同抵制,處于“光榮孤立”的狀態。最經典的要算他的妻妹搶白他的一句話:“我說你是不是有病?我和我姐收錢,你管得著嗎?”(據10月11日《華商晨報》報道)
看了這一幕,我忽發奇想:假如在韓家陷入孤立的是韓桂芝而不是這位“反腐丈夫”,那韓桂芝還會走這么遠嗎?也許我們仍然不能絕對地回答“不會”,但可以肯定的是:韓家內部彌漫著的那種腐敗是有益的、是讓人感到驕傲和興奮的事情的氣氛,無疑加速了韓桂芝的墮落———這就是文化的作用。 文化的作用聽上去很抽象,但實際上也很簡單,它無非是要解決一個價值觀也就是善惡美丑的標準的問題。 文化對腐敗的抑制或者縱容作用不可小看。繆爾達爾在《亞洲的戲劇》一書中指出,有一種“腐敗民俗學”,它“容易使人們認為,掌握權力的每一個人都可以為了自己的利益、他家庭的利益或他覺得應當忠于的社會集團的利益來利用權力”,并且人們對腐敗的憤恨“會基本上變成對于有機會通過不光彩手段營私之徒的羨慕”。 從這個角度上來看,反腐敗要取得成功,一個很重要的方面就是加強廉政文化的建設。這就需要提高全民族的文化素質和道德水平,樹立一種反腐倡廉的公民文化,糾正“笑貧不笑貪”的扭曲現象。香港在上世紀70年代的“廉政風暴”中,除了懲治腐敗行為,還注重開展“價值革命”,提高公眾對腐敗的認識。可以預期的是,如果反腐文化成了主流文化甚至家庭文化,那么像韓桂芝這樣的腐敗分子就會承擔強大的心理壓力,就會覺得自己與社會和家庭格格不入,而不會像現在這樣。如此一來,文化對腐敗的抑制作用就顯現出來了。 需要強調的是,文化反腐和制度反腐是并行不悖的。現在我們面臨的問題是:雖然我們在制度建設方面做了很多努力,但正像在韓桂芝家中所表現出來的那樣,一些人在文化上是認同腐敗的,結果這在一定程度上抵消了制度的作用。郭松民,青年雜文家。 《江南時報》 (2005年10月12日 第三版) 更多精彩評論,更多傳媒視點,更多傳媒人風采,盡在新浪財經新評談欄目,歡迎訪問新浪財經新評談欄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