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經縱橫新浪首頁 > 財經縱橫 > 經濟時評 > 正文
 

陳季冰:進入深水區之后 中國改革將向何處去


http://whmsebhyy.com 2005年10月12日 09:25 東方早報

  早報評論版主編 陳季冰

  “面對日益尖銳的體制性矛盾,我們卻似乎失去了繼續改革的勇氣和動力。”筆者的一位好朋友、青年經濟學者鐘偉的這句話令我思索良久。近來很多有識之士紛紛指出,目前我國的改革已經進入“深水期”。著名經濟學家張維迎呼吁:“改革需要新的思想解放運動”;而筆者的另外兩位朋友、學者趙曉和新望還進行了一次主題為“當改革進入深水區”
的書面對話。

  改革開放以來,我們一直處于一個共識的支配之下:社會中的問題和矛盾歸根結底要通過經濟發展來解決。這無疑是正確的,這種典型的“漸進式”改革的思路能夠幫助我們避免劇烈的波動和沖擊,在一個平穩而可控的范圍內完成社會的改良。在過去近30年里,幾乎每一個中國人都或多或少地從經濟的快速發展中分享到了實際的好處,就是一個明證。

  不過,這種“發展第一”的理念畢竟只適用于宏觀層面。我們必須看到,在不同的時期和不同的局部,并不是所有的微觀問題和矛盾都可以在宏觀的經濟增長中得到順利解決。更重要的,其中的一些問題和矛盾如果在一定時期內得不到根本性的解決,很可能會極大地阻礙到發展本身。

  進入新世紀以后,一些計劃經濟時代積累下來的深層次矛盾,如城鄉二元結構、地區經濟發展不平衡、教育衛生等公共資源分配不合理、國有資產流失、政府對要素資源配置的高度壟斷等問題越來越尖銳地凸顯在我們面前。可以說,上述這些問題如果得不到公正而穩妥的解決,未來

中國經濟社會的進一步發展將難以得到有效保證。

  即使不考慮時下輿論越來越多關注的社會公正問題,如果僅從發展的角度來看,我們也應該認真地思考和追問這樣一個問題:持續的經濟增長是靠什么造就的?

  的確,投資是短時間內拉動經濟增長的最有效方法,這也是當前許多地方政府熱衷于上項目、鋪攤子的根本動機。但投資拉動“粗放型”的經濟增長模式是不可持續的,所以,從根本上講,可持續的經濟增長的動力應該來源于全社會勞動生產率———也就是經濟效率的提高。而這又取決于兩個因素:

  其一是技術進步。在當今世界,技術已成為經濟發展的決定性因素,鄧小平十分正確地把科學技術稱為“第一生產力”。

  其二是社會分工的深化。社會分工的不斷深化使每個生產者通過與其他生產者的交換而提高整體的產出。社會分工必須依賴交換才能在整個系統中發揮作用,并且這種分工交換擴展的范圍越大,平均勞動生產力也越高。這其實也就是經濟全球化的內在動力。

  人力資源潛能的發揮可能是經濟增長的關鍵因素。人力資源的發揮在很大程度上取決于社會的分配制度。在我看來,中國改革開放前半段所取得的成就,主要就來源于以往被壓抑的人力資源潛能的充分釋放。“大鍋飯”的問題在目前的中國早已不復存在,經過近30年的改革開放實踐,多勞多得的原則已經深入人心。事實上,我甚至認為,在調動人們創造財富的競爭積極性方面,今天的中國走得比西方發達國家更遠,幾乎達到了殘酷的地步。然而,當前最突出的矛盾是:能不能夠為社會中的每一個個體創造一個起點公平、過程平等、結果透明的競爭環境?

  經濟學家吳敬璉曾指出,“根據古典經濟學的分析,推動生產發展的最主要因素,是分工的深化。在這種具有廣泛分工的社會化生產中,屬于不同社會分工的人們必須互相交換自己的活動,即完成各種交易;而交易是要付出成本的,為了減少不確定性和交易成本,人們作出了各種制度安排。”

  基于上述分析,經濟改革的目標和立足點就應該是建立和完善這樣一整套制度安排,在此框架之下,整個社會對技術進步熱情高漲,用于技術開發和技術引進的投入不斷增加;原材料(包括自然資源)、資本、技術和人力資源等生產要素以及產品能夠按照社會分工的要求暢通無阻地流動,產品和服務也能夠以最低的交易成本在全社會暢通無阻地實現交換。

  考慮到以上所有因素的綜合作用,在未來相當長一段時期內,中國的經濟改革的著力點其實十分清晰。那就是:花大力氣將社會生產的分工合作向縱深推進。由于在社會分工中,交易的效率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因此建立公平高效的市場體系就成為一切工作的重中之重。這個市場體系應當涵蓋包括原材料(自然資源)、資本、技術和人力資源在內的一切生產要素和消費產品(包括服務)。

  有鑒于此,我國政府的當務之急應該是消除一切阻礙上述生產要素和產品順暢流動的不利因素。從消費品市場看,最重要的是破除行政壟斷和地方保護主義;從要素資源的融通看,必須盡早結束對土地、原材料、資金等的壟斷,建立真正規范運作的

商業銀行和資本市場;從技術進步方面看,要制定合理的稅收政策,鼓勵企業開發、引進和使用先進的技術;從人力資源的優化配置看,核心問題也是難點問題是開放戶籍制度、打破城鄉壁壘、改革企業干部人事制度和建立覆蓋城鄉的義務教育和醫療衛生等社會保障體系。

  用

國家發改委副主任朱之鑫的話來說,中國改革現在已進入攻堅階段,今后改革的內容將主要集中在政府機構改革、財稅體制改革和金融體制的改革上來。而在我們看來,加快建設一個真正提供公共產品的服務型政府又是重中之重。

  更多精彩評論,更多傳媒視點,更多傳媒人風采,盡在新浪財經新評談欄目,歡迎訪問新浪財經新評談欄目。


發表評論

愛問(iAsk.com)


評論】【談股論金】【收藏此頁】【股票時時看】【 】【多種方式看新聞】【打印】【關閉


新浪網財經縱橫網友意見留言板 電話:010-82628888-5174   歡迎批評指正

新浪簡介 | About Sina | 廣告服務 | 聯系我們 | 招聘信息 | 網站律師 | SINA English | 會員注冊 | 產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權所有 新浪網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網絡帶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