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經縱橫新浪首頁 > 財經縱橫 > 經濟時評 > 正文
 

自主創新先要剎學界歪風


http://whmsebhyy.com 2005年10月11日 13:37 中國經濟時報

  郭之純

  10月9日,復旦大學周振鶴教授在《新京報》刊文,對自己親歷的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評審過程的一些反常現象進行了披露。周教授在評審一個項目時,認為不夠接受基金資助的水平,然而與該項目的主持人和主要參加者又都很熟悉。躊躇之后他還是如實地寫下了否定該項目的意見。但周教授想不到的是,所有評審人的評審意見,卻被項目主持人盡數知
曉,對方已經打電話給他“表示感謝”。

  否人項目就是阻人名利。學術圈是個熟人圈,所以即便評審意見有公開的必要,評審人仍然還是匿名更好。正如周教授所感慨的那樣,為了學術規范,普通一篇學術文章的刊登都要經過匿名評審,而作為國家級的基金評審卻如此不講規范,還有什么公正性可言?好鋼要用在刀刃上。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可謂是科學戰車前進的“油料”。如果這樣的評審不能確保公正,致使錢花到了不是最必需的地方,顯然這就并不只是資金的損失。

  如果科研基金的獲得,也需要“關系”,需要“活動”,而不是只基于學術項目的價值,那些心無旁騖的真正學者,便只有兩種選擇:要么“毅然下水”大家一起“厚黑”;要么憤然離開、另擇良木而棲。顯然,如此氛圍下,極易形成一種“逆淘汰”機制——近年來,越來越多有潛力的學術才俊滯留海外,想來與此有關。

  毋庸諱言,這與學界多年來不良風氣的蔓延有關——當前學界的一些角落里,已經出現了一個個黑幕重重的“大賣場”——比如,某些經濟學家,正在忙著當“獨立董事”,為利益集團代言;某些法律專家,正在忙于為“問題富豪”炮制“專家意見書”,打著“專業”的幌子強奸民意;某些工程學家,則正在忙于諸如為廣東興寧煤礦做“可安全開采”的結論、為某些大壩和污染嚴重的工作做“可行性”報告……一些所謂的學者,其言行舉止給人的印象正如那句話:愈墮落愈快樂。彌漫于當前學界中的這種邪氣所到之處,某些學術研究者已經毫不顧及學術的顏面,甚至還以“失節”為榮。這已經導致,當前的學界已經很少了真誠的探討爭辯,多的只是無聊的追捧,或者是利益不合時的謾罵;一些學術活動,其實更像是一個個“學術山頭”之間的聯盟,或攻訐。

  當前,五中全會正在召開,“

十一五規劃”框架已經形成,中央高層近年來一再強調的“自主創新”,成為“十一五”期間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戰略,已由理念上升至運籌層面。要實現全面的“自主創新”,學界的創新能力可謂“引擎”,因為很多事情不僅需要實踐探索,更需要理論的支撐。因而,此時學界仍然彌漫如此歪風,令人無法等閑視之。

  更多精彩評論,更多傳媒視點,更多傳媒人風采,盡在新浪財經新評談欄目,歡迎訪問新浪財經新評談欄目。


發表評論

愛問(iAsk.com)


評論】【談股論金】【收藏此頁】【股票時時看】【 】【多種方式看新聞】【打印】【關閉


新浪網財經縱橫網友意見留言板 電話:010-82628888-5174   歡迎批評指正

新浪簡介 | About Sina | 廣告服務 | 聯系我們 | 招聘信息 | 網站律師 | SINA English | 會員注冊 | 產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權所有 新浪網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網絡帶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