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周振鶴想起劉姝威 | |||||||||
---|---|---|---|---|---|---|---|---|---|
http://whmsebhyy.com 2005年10月11日 13:18 南方都市報 | |||||||||
來信/來論 復旦大學教授、博導周振鶴日前發(fā)表因不滿國家科學基金評審意見外泄而要求退出的聲明,“在今天這個以追名逐利為一大目標的社會里,妨礙別人獲得名利會遭到怎么樣的對待,這是大家都很清楚的”。有江蘇學者發(fā)表評論說,“向申報者公開專家評語,也是對申報者勞動成果的尊重。”并認為,“公開評語,一是可以抑制可能的腐敗,二是可以祛除
聯(lián)想起那位曾經(jīng)以600字粉碎了藍田神話的學者劉姝威前后的遭遇,周振鶴的心情就不難理解。誰能說周的“害怕”沒有道理呢?劉姝威的遭遇(600字的內(nèi)參為自己引來一場官司還差點有殺身之禍)不正是切近的例子嗎? 有責任感并為了這種責任感不惜犧牲自身利益的學者,當然值得人們尊重,可因種種原因做不到大無畏的,同樣值得人們理解。我們倡導公開公正地批評,但問題是我們必須確保批評者不至于為此付出不必要的代價,這彰顯社會機制的理性、成熟度。正如我們應該著力保護那些舉報貪官污吏者的利益一樣,對于國家科學基金的評審專家而言,情同此理。 姜文華 更多精彩評論,更多傳媒視點,更多傳媒人風采,盡在新浪財經(jīng)新評談欄目,歡迎訪問新浪財經(jīng)新評談欄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