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腐預算”為何不懼“審計雷公”? | |||||||||
---|---|---|---|---|---|---|---|---|---|
http://whmsebhyy.com 2005年10月11日 12:02 紅網 | |||||||||
俗話說得好,“雷公打豆腐,專挑軟的欺”,可如今數度掀起“審計風暴”的“審計雷公”,卻對眼前的“豆腐預算”無可奈何。來自10月10日《中國青年報》的一項經濟調查顯示,當前一些部門預算執行不嚴、隨意變更的“豆腐預算”肆意蔓延,其中包括違規轉移、挪用和擠占財政資金,虛報冒領預算資金,未細化預算編制和按規定及時批復預算資金,以及私設賬外賬和亂收費等。然而專門對預算執行情況進行監督的審計機關卻對此現象徒呼奈何,以至于不得不面對“屢審屢犯”和“屢犯屢審”的尷尬。“豆腐預算”竟然不懼怕“審
其一,“審計雷公”在監督時態上嚴重滯后,以至于審計機構百般努力也難免成“事后諸葛”,對損失于事無補。依照現行《審計法》的規定,各地審計機關對預算執行情況進行的審計監督,在“時態”上只能選擇“過去時”,即被審計的違紀事項悉數木已成舟,故而即便對之進行處理,也往往是徒廢口舌或在審計報告中打些無關痛癢的筆墨官司。監督時態的滯后性,使審計監督效果因“時效性”太差或時過境遷而大打折扣。要避免這方面的尷尬,有待于審計機關在實施審計監督時選擇“現在進行時”,即令審計監督與預算執行保持同步,從而避免“審計清單”成了違紀“點名冊”之種種流弊再度發生。然而,如此與被審計對象在時態上保持同步的執法程序,是與現行法律難以合拍的。 其二,預算過于“粗放”或籠統,成為違紀者最為合意的避法掩體。為強化對預算的監督,近年來各地人大逐漸加大了對政府財政預算進行審議和監督的力度,但往往由于預算過粗而無從下手,人大代表對政府預算“看不懂、看不清”的現象相當普遍。故而如何細化預算,接受監督,使財政預算由程序性審查向實質性審查轉變,讓政府花錢的透明度得到進一步提高,已成為一個迫在眉睫的問題。預算過粗或過于籠統,不僅使人大代表關注的焦點、群眾議論的熱點等敏感性花費逃避了人大監督,同時更成為其成為抵御“審計雷公”適時監督的最好掩體,甚而導致如政府招待費等敏感支出事項干脆不納入預算管理,以拒絕來自外力的監督。 其三,由現行監督體制而言,我國負責審計監督的審計機關與負責預算執行的財政部門的關系,屬“一母同胞”的近親關系,也是審計“雷聲大、雨點小”的原因之一。在現行審計監督體制下,財政部門和審計部門一齊效力于同一級政府,一同伺候著同一群體的政府領導。故而從某種程度上來說,審計與其說是在監督財政,毋寧說是監督政府,而處在被領導地位的各級審計機關。所以說,履行的僅僅是一種“下審上”的逆向監督,加上形成“豆腐預算”的根源多出在政府領導身上,故而就為“豆腐預算”抵御“審計雷公”提供了一道天然而結實的抗法掩體。這也是許多地方的預算執行審計往往流于形式的一個重要的體制性誘因! 如此,“豆腐預算”雖屢屢遭際到“審計雷公”掀起的“審計風暴”的襲擊和圍剿,但卻依然穩健如初,秉性依舊,恐怕也就不值得為之大驚小怪了。 (稿源:紅網) (作者:周士君) 更多精彩評論,更多傳媒視點,更多傳媒人風采,盡在新浪財經新評談欄目,歡迎訪問新浪財經新評談欄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