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經縱橫新浪首頁 > 財經縱橫 > 經濟時評 > 正文
 

鐘凱:廣東農地入市涉嫌違反憲法 應啟動修法


http://whmsebhyy.com 2005年10月11日 11:05 中國青年報

  鐘凱

  10月1日,《廣東省集體建設用地使用權流轉管理辦法》(以下簡稱《辦法》)正式實施,廣東省內的農村集體建設用地將無須經過國有征收程序,可以直接進入土地二級市場參與流轉,即在遵循現行農地集體產權的基礎上,允許集體土地使用權自由出讓、轉讓、出租和抵押,并與國有土地“同地、同價、同權”。這一被譽為“新土地革命”的舉措無疑具有
重大現實意義,筆者認為,它至少可以帶來兩方面的好處:

  第一,按照現行《土地管理法》的規定,農民集體所有的土地的使用權原則上不得出讓、轉讓或者出租用于非農業建設,農用地要進入二級市場,必須經過農用地轉批、征用程序,這長期造就了國有土地政府壟斷市場體制的局面。由于“公共利益”征地標準的模糊化以及補償標準的彈性化,在實踐中作為市場主體的地方政府,常常利用行政權選擇國有土地和集體土地雙軌產權結構的制度安排,以確保對集體土地產權“剩余”的掠奪。根據一些學者的調查,從全國各地的土地征用補償情況看,在征用土地后,國家的收益是村集體和農戶的好幾倍。土地的所有升值,甚至土地被征用前的價值一部分也被征去了。作為對土地所有者的補償,卻由政府拿走了一塊,同時資金使用權又統歸政府。在一些地方,甚至出現了官商聯合“宰殺”農民的現象。

  保障私人權利正是制衡公權力濫用的有力武器,《辦法》的出臺使得集體土地所有者能夠以市場主體的身份直接參與交易談判,由于排除了行政干預的可能,每個人都是自己利益的最佳判斷者,這樣不僅維護了農民的合法權益,維護了社會穩定,而且使得土地價格能夠正常反映市場供求狀況,也有利于政府根據市場信息科學、合理地制定土地規劃、土地儲備等行政策略。

  第二,由于集體土地使用權可以自由出讓,地價會大漲,這些地方就會有建設資金注入,而地方政府的財產稅和土地交易稅也會上升,充裕的地方財政有助于改善落后的基礎設施和進行必要的福利設施建設。隨著土地交易的發生,土地集中和兼并也會出現,建設用地的壯大勢必吸納周邊的農業人口,城市化效應會由此顯現并加強。地價越高,地方政府收入越高,地方政府越有錢修高質量的公共設施,因而土地交易越繁榮,人們越愿意移居此地。因此,農用地的入市流轉可以有力地推動城市化進程。

  當然,《辦法》的出臺并不可能達到一勞永逸的效果,這一政令首先要面臨的就是下位法與上位法———《土地管理法》抵觸的問題(《辦法》屬于政府規章,其法律效力低于由人大及其常委會制定的《土地管理法》)。

  對于這個問題,筆者以為,應當從改革與憲政的關系去認識理解。憲法和法律的權威不是抽象的,其條文含義也絕不是一成不變的。因為法律來自于生活,法律條文絕不能離開社會生活去理解,而生活事實是會隨著實踐產生變化的。眾所周知,我國正處于社會轉型期,許多改革措施都是在摸索中前進,就拿本次《辦法》的出臺來說,也絕非橫空出世,實際上在《辦法》出臺之前,就已經有關集體土地產權改革的措施。例如廣東一些地區搞的社區股份制,其基本做法是:由集體組織建立一個股份制企業,土地財產權由企業法人享有,除保留一定的配售股(公有)以應付新增人口外,所有權被計算成財產并劃分成相應股份,依照一定方式分配到農民的手中。農民按照股份參與集體分紅,同時也有權直接與企業簽訂承包合同,從土地中獲得承包收益。這種做法,嚴格來說與法律規定的傳統土地集體所有權大都不相同,所有權這時候已經量化到了農民手里。而類似的改革在全國其他地方也并不少見。

  在此,有必要提出憲法理論上關于守成型憲法和過渡型憲法的區別。前者是在憲政條件下實施的憲法,而后者又可稱為改革憲法,其功能更多是用以維護改革成果。有憲法無憲政的局面在平穩轉型的中國將長期存在,既然我們承認憲法的正當性來源于人民的制憲權,那么在改革過程中按照人民意愿突破現有框架,才是對憲法精神的真正尊重。

  當然,“改革憲法”也應當具備應有的權威,為了防止隨意突破憲法框架的“惡性違憲”,對于任何形式的“違憲”都要認真對待,不得由其放任自流。判斷“違憲”是否正當,除了上述的實質標準外,還應當給予程序限制。就目前來說,全國人大常委會是解釋憲法的惟一合法機關,筆者建議其應以釋憲的名義向全國人民解釋清楚《辦法》是否違反上位法,違反的話應進一步解釋是否屬于良性違憲,如果屬于,則應宣告限定《辦法》實施的期間,在一定期限內決定是否推廣以及啟動修法程序。

  更多精彩評論,更多傳媒視點,更多傳媒人風采,盡在新浪財經新評談欄目,歡迎訪問新浪財經新評談欄目。


發表評論

愛問(iAsk.com)


評論】【談股論金】【收藏此頁】【股票時時看】【 】【多種方式看新聞】【打印】【關閉


新浪網財經縱橫網友意見留言板 電話:010-82628888-5174   歡迎批評指正

新浪簡介 | About Sina | 廣告服務 | 聯系我們 | 招聘信息 | 網站律師 | SINA English | 會員注冊 | 產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權所有 新浪網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網絡帶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