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經縱橫新浪首頁 > 財經縱橫 > 經濟時評 > 正文
 

22種藥品最高零售價降低 能否緩解看病貴難題


http://whmsebhyy.com 2005年10月11日 08:43 人民網-人民日報

  10月10日起,全國降低22種400多個劑型藥品的最高零售價格,平均降幅40%左右。這是自1998年以來我國第十七次藥品大降價

  本報記者 王淑軍

  10月10日,全國第十七次藥品降價的第一天。記者一大早暗訪了朝陽區紅廟附近的幾
家藥店,發現三九朝陽藥店降價藥品已下架,工作人員表示準備以新價格組織進貨;同仁堂藥店、京隆堂藥店、朝陽區第二醫院仍按原價銷售,但都表示注意到有關消息,等待上邊通知,隨時變更價格。

  從1998年至今,藥品一再降價,然而,老百姓似乎并沒有感覺藥費開支少了多少。對這次降價,人們不禁再次發問:藥價何時真正降下來?降價能緩解“看病貴”嗎?

  發改委與衛生部首次聯合出臺配套措施,確保降價惠及百姓

  人們注意到,與以往不同,此次降價同時出臺了3項新的配套措施,分別是:將醫院銷售22種降價藥品的實際加成率嚴格限制在15%以內;暫停22種藥品的集中招標采購;加強對醫院合理用藥的監管,要求各級各類醫院銷售降價藥品數量不能因降價而發生明顯變化。專家說,這是借鑒以往經驗教訓的求實效之舉。

  正在朝陽區紅廟同仁堂藥店買藥的張偉老人知道降價一事。他說:“以前每次降價,事后總難買到降價的藥品,沒有錢賺人家不賣了;或者藥店降了,但醫院卻沒降,住院又不得不用。這次但愿能治住了。”

  對普通老百姓來說,藥品花銷最多的還是在醫院。統計表明,超過80%的藥品通過醫院銷售,然而,以往16次降價并沒讓百姓感到其中的實惠。原來,藥品一上降價目錄,往往就從醫院的處方和藥商的供貨單上消失。對此,國家發展改革委員會價格司副司長周望軍表示,根據發改委與衛生部首次聯合出臺的配套措施,如果今后降價藥品在醫院的銷售量出現明顯下降而沒有合理解釋,則將由衛生部門給予相關責任人處罰。醫療機構必須將所列降價藥品張榜公布,價格部門將對醫院使用這22種降價藥品情況進行監督檢查。顯然此舉目的在于保持現有降價藥品供銷格局不變,防止降價藥品被不合理替代甚至從市場上消失,確保群眾能夠正常使用降價藥品。

  藥價居高不下的另一個原因是醫院對藥品的加價。盡管國家規定,醫院對藥品的加價率不得超過15%,但醫院加價率超過15%已成為公開的秘密。還有一些醫院,降價降的是給醫院的供應價,零售價不降,實惠不是被患者而是被醫院得到。據2003年統計,加價后的藥品收入占醫院收入的比例平均高達48%。對此,配套措施規定醫療機構要同時降低相關藥品的實際加價率,最高不得超過15%。

  當然,實際效果如何,尚有待觀察。會不會還像此前幾次降價后,“你有政策,我有對策”,出現類似“降價的藥品我不賣”或改包裝的現象?對此,降價方案中向社會公布了舉報電話“12358”。此舉是對公眾監督的鼓勵和強化,有利于降價舉措落到實處。

  由于醫藥體制的不完善,存在一個促成藥價虛高的空間

  藥品價格為何能夠一降再降,這次竟然還有40%的降價空間?

  中國醫學科學院院長助理黃建始教授認為,從直接原因看:一是藥品生產成本有一個自然下降規律。一般來說,藥品前期研發成本很高,一旦投入生產并達到一定規模后,實際成本和成交價格會呈快速下降趨勢。二是此前多次藥品降價不是針對同一種藥品,而是每次針對不同品種,同品種多次降價的并不多。每次降價又多是在以往較高的價位基礎之上,考慮到生產企業和醫院運行的實際情況,一次性降價幅度又不能太大,因此采取分步進行的降價策略。

  “然而,根本原因則是由于醫藥體制的不完善,存在一個促成藥價虛高的空間。”黃教授認為,政府部門正在加大改革和整治力度,改革和整治的過程將會不斷釋放出藥品降價的空間。“藥品降價目的是解決‘看病貴’問題,但單純降價只是治標,相關體制和機制的改革和完善才是治本。這應當成為下一步的重點。”

  控制藥品費用,應把重點放在防止醫生濫用藥品消費支配權上

  “看病貴”主要在藥價虛高。是什么導致藥價居高不下?專家認為,這里面有生產企業定價亂、流通環節差率亂、終端環節醫院處方亂、廣告環節宣傳亂等多種因素,其中醫院環節中醫生對藥品消費和患者行為的支配權是核心因素。控制藥品費用應當把重點放在防止醫院醫生濫用對藥品消費的支配權上,在此基礎上,綜合調整藥品的生產、流通、處方、使用全過程的多方利益關系,完善相關運行機制。

  “防止醫生濫用對藥品消費的支配權,首先必須改變長期實行的‘以藥養醫’的機制。”

北京大學衛生政策與管理系張拓紅副教授分析,目前醫院的經濟收入渠道主要有3條:財政投入、醫療服務收入和藥品差價收入。現在的情況是藥品收入占大頭。控制醫院藥品費用,必須轉換醫院補償機制,提高財政投入和醫療服務收入的水平。據測算,每增加100元對醫院的投入,就可以減少社會666元的藥品費用負擔。政府應當認識到財政撥款的意義,增加對醫院的投入。

  同時,提高醫療服務價格水平,使之充分體現醫務人員的技術勞務價值,在增加政府投入保證醫院基本發展的基礎上,完成醫院由“以藥養醫”機制向“以醫養醫”機制的轉換。張拓紅說:“當然,提高醫療服務價格水平必須與改革‘以藥養醫’機制同步,否則藥品費用還沒降下來,醫療費用又升上去,導致‘兩頭翹’,群眾不能接受。”

  改革“以藥養醫”機制是個大動作,涉及方方面面,需要一個過程。這種情況下,對于已核實的價格虛高的藥品,實行直接的政策性藥品降價,是當前現實的優先選擇。只要配套措施到位,也能讓老百姓得到實惠。此次降價正具有這樣的特點。黃建始說,“所謂‘看病貴’是因為個人負擔的比例過大,醫療保障體制不健全。根本解決‘看病貴’還得兩條腿走路:一方面從根本上把虛高的藥價降下來,另一方面建設一個覆蓋全民的完善的醫療保障體系。”

  更多精彩評論,更多傳媒視點,更多傳媒人風采,盡在新浪財經新評談欄目,歡迎訪問新浪財經新評談欄目。


發表評論

愛問(iAsk.com) 相關網頁共約180,000篇。


評論】【談股論金】【收藏此頁】【股票時時看】【 】【多種方式看新聞】【打印】【關閉


新浪網財經縱橫網友意見留言板 電話:010-82628888-5174   歡迎批評指正

新浪簡介 | About Sina | 廣告服務 | 聯系我們 | 招聘信息 | 網站律師 | SINA English | 會員注冊 | 產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權所有 新浪網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網絡帶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