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金周不文明行為集體爆發 陋習成潛規則 | |||||||||
---|---|---|---|---|---|---|---|---|---|
http://whmsebhyy.com 2005年10月10日 10:15 新華網 | |||||||||
奚旭初 剛結束的黃金周,國人的不文明行為再一次集體爆發。在廣州的每一個公共場所,記者總能“毫不費力”地捕捉到一些不和諧畫面。無獨有偶,新華社在黃金周期間也播發了一組國內大城市游客不雅行為的報道,記者用他們的鏡頭記錄下了游客的種種不文明舉動。(10月8日信息時報)
捕捉不文明的行為可以“毫不費力”,足以證明不文明行為比比皆是。相比之下,發現文明行為反而真的需要去“發現”了。這樣講不是夸張。并非記者才能捕捉到不和諧畫面,實際上我們每個人只要“觸目”就能“驚心”,可嘆的是我們似乎早已“觸目”而不“驚心”了——當見怪不怪、習以為常成了“思維定勢”,那么對陋習就不僅是容忍而且是認同了。盡管這種認同是下意識的,然而也正因為是下意識的,因此陋習的橫行就成了一種約定俗成的“潛規則”。 問題還在于,當陋習成為“潛規則”時,堅守文明的人就往往成了吃虧者。而在文明即等于吃虧的導向下,又有多少人能堅守?媒體上曾有報道,講的是有些香港客人,在香港那邊循規蹈矩,而一過口岸踏進內地,馬上就變了一個樣子,直到回程越過口岸進入香港才又變回原來的模樣。有人問這些香港客人,為什么一個口岸之隔就把他們變成了“兩面人”?他們回答,“內地沒有那么多講究”。這個例子發人深省。它凸現了環境與人的關系,越是糟糕的環境就會對人的行為舉止產生不良影響。 環境與人的關系除了互為因果,更有主次之分。指望良好的環境改造不文明的人,未免本末倒置。良好的環境不會自己從天上掉下來,所謂環境正是個體公眾素質的集體體現。 黃金周期間國人的不文明行為再一次集體爆發,不是偶然的,在這個“集體爆發”的后面,既有平常時節的比比皆是,更有陋習成為“潛規則”的推波助瀾。我們中的許多人“不拘小節”,并不是存心要糟蹋文明,而是已經習慣成自然了。 今天的中國人開始富裕起來,但是物質文明替代不了精神文明,沒有外力的推動,精神文明不會隨物質文明水漲船高。而如果我們還是一手硬、一手軟,那么在嶄新的舞臺上,我們就只能給世人留下跛足的形象。 更多精彩評論,更多傳媒視點,更多傳媒人風采,盡在新浪財經新評談欄目,歡迎訪問新浪財經新評談欄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