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經縱橫新浪首頁 > 財經縱橫 > 經濟時評 > 正文
 

零的恥辱并不恥辱 我們得不到諾貝爾獎是件好事


http://whmsebhyy.com 2005年10月09日 09:35 新華網

  陸欽

  一年一度的諾貝爾科技獎近日陸續公布,仍然沒有中國本土科學家的名字。為此,10月8日《新京報》發表“諾獎再讓我們反思科技創新體制”的社論,文章指出,中國需要諾貝爾獎,并不僅僅是因為它在科學界的崇高地位,也不是基于狹隘的民族主義或面子問題,而是它讓我們再次認識到科研中的原始性創新有賴于寬松的研究環境、讓思想自由奔馳的學術
氛圍以及勇于接受挑戰的科研態度。而諾獎恰恰讓我們見證了中國科技體制和科研政策中在這方面的缺陷。

  一提到諾貝爾獎,就不覺想到了奧運會金牌,似乎兩者同樣凝聚著中國人復雜的民族情結。今天,我們已經當之無愧地成為了“奧運金牌大國”。但是在徹底雪洗了“零的恥辱”之后,原本爭得奧運金牌的急切心情,現在卻反過來變成了不斷質疑“舉國體制”的思考:金牌數量領先能代表我們是體育大國嗎?與其為了金牌的虛榮投入那么大的國力,何如投入到開展全民基礎體育運動中去呢?同樣,獲得諾貝爾獎能證明什么?它能解決我們的什么問題?是不是就能從根本上改變中國的科技位居人后的狀況呢?

  以筆者看,現在得不到諾貝爾獎應該是件好事,至少它讓我們保持一份反思的清醒。而不會給一些人提供過高估計自己的依據,以及可能有意無意掩蓋自身的不足和矛盾。正是屢屢與諾貝爾獎無緣,才更讓我們看清了國家和企業在科學研究方面的投入不足,和現行的自上而下式科研立項體制的弊端。科學基礎研究和原始創新需要持續性的大投入,產出預期具有很高的風險性,所以建立一套相應的科學投入機制也是必然的。

  當然,獲獎并不是目的。諾貝爾獎與奧運金牌固然都是對一些杰出人物的工作成果和價值的肯定,但又有哪位獲諾獎殊榮的人士在一開始就對自己說,我搞科研就是為了獲得諾貝爾獎呢?所以,我們為何不能從中沉淀出一種超前的理性呢?

  也許由于長期的與諾貝爾獎無緣,有的人現在唯求得一獎而快,而有的人則“憤而棄之”,認為此獎的發放有偏見,我們不必在意,或者干脆我們也自設一個類似的獎項,來彌補遺憾。這兩種態度,前者總是有一種非要通過別人來證明自己的不自信的心態,而后者怎么說都是不足取的阿Q精神勝利法。其實,我們更應該把諾貝爾獎當作一面反思自己的鏡子,從中看到我們的不足。假如真做到了這一點,中國的科技水平有了實質的提高,那時獲得不獲得諾貝爾獎,才都是真正無所謂的事情了!

  更多精彩評論,更多傳媒視點,更多傳媒人風采,盡在新浪財經新評談欄目,歡迎訪問新浪財經新評談欄目。


發表評論

愛問(iAsk.com) 相關網頁共約1,410,000篇。


評論】【談股論金】【收藏此頁】【股票時時看】【 】【多種方式看新聞】【打印】【關閉


新浪網財經縱橫網友意見留言板 電話:010-82628888-5174   歡迎批評指正

新浪簡介 | About Sina | 廣告服務 | 聯系我們 | 招聘信息 | 網站律師 | SINA English | 會員注冊 | 產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權所有 新浪網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網絡帶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