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淆視聽要不得 不要誤讀個稅立法聽證會功能 | |||||||||
---|---|---|---|---|---|---|---|---|---|
http://whmsebhyy.com 2005年09月30日 06:43 中國青年報 | |||||||||
程剛 個稅法立法聽證會剛剛召開,網上就赫然出現了以“減除標準可能調至1600元”為題的報道,令筆者不禁大吃一驚。聽證報告尚未形成,更未提交給全國人大常委會委員審議作參考,減除標準可能調至1600元的判斷,從何而來呢?
報道引用的是一名匿名全國人大官員的判斷。大概邏輯是,聽證會結果將影響全國人大常委會對個稅法修正案草案的二審。由于超過七成的聽證會陳述人主張調高每月1500元的減除額,在提高幅度不會太大的情況下,最后“確定為1600元的可能性比較大”。 的確,可能有相當多的全國人大常委會委員借助各種渠道,了解到此次聽證會上的意見表達。但這是否意味著,占多數比例的意見表達最后就一定會被吸納進立法?聽證會影響立法決策,在程序上遵循少數服從多數的原則嗎?筆者以為,上述報道和此前一些輿論誤讀了立法聽證會的功能。此前就有人預測,這次立法聽證會很難達成一致意見。 立法聽證的主要功能,是各種利益主張人圍繞聽證事項,平等、充分地表達其主張,充分闡釋理由和證據,以盡量影響立法決策者。這有助于決策者了解,公眾對立法事項到底存有多少種不同觀點,大概有多少公眾贊同自己的主張,又有多少公眾反對自己的主張,理由和依據分別是什么。 進入立法程序后,立法決策者的任務是在不同觀點的巨大鴻溝之間架起一座橋梁,在立法中盡量平衡各種群體的利益,從而制定出恰當的法律。立法聽證會影響立法決策的方式是形成聽證報告,提交給立法者審議法律草案時作參考。聽證會上的各種主張,此時會平等地影響每一位全國人大常委會組成人員。至于160余位擁有投票表決權的常委委員如何作出取舍,這取決于他們各自的獨立判斷。 事實上,聽證結果究竟如何影響立法決策,還取決于很多因素,這包括聽證制度是否完善,陳述人如何選擇,利益團體的影響等等。況且,多數公眾的意見有時并不一定代表社會整體利益,我們也不能完全排除“真理掌握在少數人手中”的可能。隨著立法者更多地組織各種立法聽證會,我們會逐漸發現,有時候并非是占多數比例的主張被吸納進立法,反而,少數派意見最終獲得了立法者的認可。法治先進國家的立法實踐已經證明了這一點。 基于此,無論媒體還是某位全國人大官員,都不應超越法律程序,對最終的結果作出預判。當然,筆者并不排除最后個稅減除額有確定為每月1600元的可能性,但從聽證和立法程序的角度而言,現在就作出判斷為時過早。更重要的是,這種預判混淆了公眾對聽證制度的理解,有可能誤導公眾對立法聽證形成不切實際的預期。 更多精彩評論,更多傳媒視點,更多傳媒人風采,盡在新浪財經新評談欄目,歡迎訪問新浪財經新評談欄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