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經縱橫新浪首頁 > 財經縱橫 > 經濟時評 > 正文
 

清華退學博士生王垠憑什么宣稱中國教育失敗 


http://whmsebhyy.com 2005年09月29日 13:09 南方都市報

  誰是誰非之長平專欄

  清華大學計算機系博士生王垠,還差一年就可以畢業,但是他申請退學,并寫了近萬言的公開信,講述自己的求學經歷,指斥中國教育一再扼殺學生創造力。此番退學的具體原因有二,一是不認同清華的博士生培養模式,二是不愿意充當導師掙錢的工具。

  一個學生的退學,其實是一件很平常的事情。但是王垠的信,在清華校內校外都備受關注,在媒體上也引發了熱烈的討論。

  王垠說,他準備“出國找個好老師,進行真正的研究”。恰好在這幾天,哈佛有個博士生(按我們的說法也是碩博連讀生)正找我討論退學的事。她退學的原因很微觀,是懷疑自己對所學專業的興趣,是否大到要投入這么多年的寒窗苦讀。

  據她說,近十年里,哈佛的這個專業共招收中國學生五人,其中只有一個人徹底完成了學業。讀這個專業非常辛苦,需要八至十年時間才能拿到博士學位,而就業的路子又非常窄,所以不是真正有興趣又有毅力的人,根本堅持不下來。

  值得注意的是,從她提供的信息里,我沒有聽出這些或退學或轉學的學生中,有誰高屋建瓴地對哈佛的博士培養模式進行整體評判,各自都是一些微觀的基于個人利益的理性選擇。

  說到博士生為導師打工,我又想起另一件事。2003年初夏我去哥倫比亞大學的時候,正趕上校園里舉行罷工游行。傳單、話筒、演講、口號,非常熱鬧。校報也加盟進來,寫社論、出?M行聲援。

  罷工的人是誰呢?正是那些博士生。他們除了讀書之外,還當助教、做試驗、搞研究,這都是各個大學的傳統了。但是這一回他們覺醒了,認為自己其實就是學校的工作人員,不僅要求提高薪酬,還要同樣享受其他教師的福利待遇。他們找這個期末考試的時間罷工,就是要讓校方看看,沒有他們監考和閱卷,學校的運轉會不會癱瘓。

  我仔細看了那個校報?,盡管慷慨激昂,引經據典,但也就是說了一個勞資糾紛。沒有誰談到教育方向等宏觀問題,更沒有人由此斷言哥大乃至美國教育的失敗。

  而王垠卻在清華校園里高喊:“我已經完全看透了中國教育的失敗”,“中國教育已經成為埋沒人才的禍首”,“我今天要對這個系統大聲地說一聲‘不!’”。

  我舉這兩個例子來比較,并不是要說王垠狂妄(他是否狂妄并不重要),而是想提出一個問題:為什么同樣的問題,外國學生只能就事論事,中國學生王垠卻可以由此(或者他的目的就是)宣稱中國教育失敗,并且得到公眾的熱烈響應?

  我的答案是:因為中國教育本來就是失敗的,誰都可以找個理由來罵它,而且罵了絕對不會錯,不罵不足以平民憤。就像老百姓在民謠中對于貪官的極端憤怒的說法:“先殺后審判,絕對沒冤案!”

  中國高校的問題,并不是王垠這個學生該不該退學的問題,而是整體失去信任和尊敬的問題。兩周前是今年的教師節,中國青年報社會調查中心做了個調查作為節日禮物。調查結論說,教師在社會中地位尷尬。調查顯示,公眾對教師的尊敬程度隨教育級別的提高而遞減,最高為幼兒園教師,占30.0%,小學教師為25.2%,中學教師為23.7%,大學教師最低,為21.1%。教師不受尊敬的兩個主要原因是:“過分追求經濟利益”和“缺乏職業道德”。

  其實這也是高校的聲譽。無論陳丹青辭教、賀衛方罷招,還是王垠退學,每一次事件所引發的公眾反響,其實都是上述調查數據的具象化而已。

  在一個曾經尊稱孔夫子為“圣人”的國度,高等教育是怎樣失去人們的尊敬的?我個人的經歷是這樣的:我在上世紀八十年代后期上大學,文學理論課上,老師用的是五十年代編的教材,以簡單的階級斗爭理論分析古今所有文學作品。說實話,聽這樣的課,我覺得滑稽,連反駁它、宣布它失敗的興趣都沒有,何談尊敬!

  現在的高校應該是進步多了,所以王垠才興致勃勃地寫了萬言書。王垠的導師說,清華的博士培養模式和國外的大學差不多。這一點我不懷疑。但是,如果一個大學沒有獨立思考的能力,沒有嚴謹治學的精神,沒有自由辯論的空間,無論模式和國外多么相似,甚至問題也和國外相同(如前文舉例),它仍然像舊時代中一個喪失貞操的婦女,誰都可以跳起來罵它。

   (作者系媒體從業人員)

  更多精彩評論,更多傳媒視點,更多傳媒人風采,盡在新浪財經新評談欄目,歡迎訪問新浪財經新評談欄目。


發表評論

愛問(iAsk.com) 相關網頁共約1,170,000篇。


評論】【談股論金】【收藏此頁】【股票時時看】【 】【多種方式看新聞】【打印】【關閉


新浪網財經縱橫網友意見留言板 電話:010-82628888-5174   歡迎批評指正

新浪簡介 | About Sina | 廣告服務 | 聯系我們 | 招聘信息 | 網站律師 | SINA English | 會員注冊 | 產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權所有 新浪網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網絡帶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