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憲容: 應該如何來看待全球國家競爭力評比 | |||||||||
---|---|---|---|---|---|---|---|---|---|
http://whmsebhyy.com 2005年09月29日 07:21 東方早報 | |||||||||
早報特約評論員 易憲容 世界經濟論壇于昨天發布了《2005至2006年全球競爭力報告》。報告顯示,中國排名第49,較去年下降3個位次。報告認為,可能是由于排行榜新增了2個國家,且排名較靠前,所以導致中國排名下降;另一方面,世界經濟論壇也認為,中國的宏觀經濟環境質量有所下降,再加上對經濟發展起支持性作用的公共機構質量以及技術發展及創新水平,在這三個
任何排名,無論其多么客觀與嚴密,其樣本的選擇、數據的收集與分析要做到完全客觀是根本不可能的。特別是當這種評比排名僅利用已經公布的數據時,由于各數據處理的差異性,也是會讓原本客觀的排名添上主觀性色彩。因此對于不同的排名,無論是大是小,國內的或國際的,我們可以看看它是如何做,結果又如何,但不必把這種排名看得太重。 有意思的是,全球競爭力報告制作總監克勞克斯表示:中國宏觀經濟質量之所以下降,是因為政府一直抑制居民存款,中國貸款相關指數也顯著下降,2004年的消費需求造成通脹加速。也就是說,2005-2006年中國全球競爭力的下降,其主要理由是中國宏觀經濟質量下降,而且中國宏觀經濟質量下降的原因歸結為政府對居民存款抑制及貸款相關指數的下降。這種對中國經濟變化的分析完全沒有把握到中國經濟的脈搏,更沒有真正地切中中國宏觀經濟質量變化之要害,因為上述理由不僅不能說明中國競爭力下降,反之代表著中國宏觀經濟在朝好的方向發展。 2005年上半年中國經濟取得了9.5%的GDP增長率和不到2%的通貨膨脹率成績,即高增長與低通脹的黃金組合。而且宏觀經濟的態勢還表現為過熱固定資產投資增長得到有效抑制,早幾年的銀行信貸失控得到調整等。也就是說,經過一年來的宏觀調控,中國宏觀經濟的質量毫無疑問是變得更好了。 至于信貸指數的下降,這當然是事實。但這種下降要看與哪個時期相比,如果與2002-2004年這幾年比,這個時候是國內投資過熱、銀行信貸嚴重失控時期。一個是病態時期的指數,一個是健康時期的指數,如果以前者為宏觀經濟質量好壞的參考系,這不僅說明這種排名評價指標本身會有問題,也說明了一些機構對中國國情認識的差距。 事實上,從這幾年中國所發生的事情來看,國內宏觀經濟質量一直在向好的方面走,特別是經過2004年宏觀調控后,這種成績更是顯著。如居民的儲蓄存款、銀行貨款指數及居民消費價格指數都在較為健康的水平上運行。而且就目前的情況來說,國內居民所持有的儲蓄不是太少,而是太多,政府職能部門也是想盡辦法來增加投資渠道、為居民過高的儲蓄分流。因為這樣做不僅能夠增加居民儲蓄收入,而且也可以分散銀行體系的存貸差居高不下的風險。 對于貸款指數的下降,更是不足成為表示中國宏觀經濟質量下降的理由了。因為,不要說是兩組比較的時點參考系有問題,而且即使是在同一條件的情況下,貸款指數的高低并不能夠顯示宏觀經濟質量高下,特別是如果銀行信貸僅是滿足不合適的投資時,那么貸款指數越高,銀行的風險就會越大,其宏觀經濟的質量就越差。 當然,作為一個發展中國家,中國宏觀經濟所面臨的問題肯定不會少,例如報告所提到的公共機構質量以及技術發展及創新水平,這幾個方面所存在的問題,在長遠來看都是中國經濟發展的隱患。 考慮到排名中出現的種種合理與不合理性,我們有理由不把上述評比看得太重要。不過我們在對國家競爭力排名給予關注的同時,更重要的是如何從中來對照自己,從中發現自己的問題所在,找到自己發展的關鍵。 更多精彩評論,更多傳媒視點,更多傳媒人風采,盡在新浪財經新評談欄目,歡迎訪問新浪財經新評談欄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