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經濟時報:中國企業走出去時機尚未成熟 | |||||||||
---|---|---|---|---|---|---|---|---|---|
http://whmsebhyy.com 2005年09月27日 09:07 中國經濟時報 | |||||||||
經濟學人信息部調查顯示,91%的公司認為,未來三年內,中國國內市場將是他們的主要目標。55%的公司表示,大型國有企業是其主要的競爭者,其次是國內民營企業。 記者 單羽青 9月26日北京報道 中國公司的境外并購活動是近來人們熱議的話題之一,中國企業“走出去”亦令所謂的“中國威脅論”有所升級。不過,與人們的印象剛好相反,經濟學人信息部一項新的報告分析:大多數的中國公司依舊持續關注國內市場,很少有進
在接受調查的176家中國內地公司中,91%的公司表示,未來三年之內,中國國內市場將是他們的主要目標。17%的公司表示他們將選擇東南亞、東北亞市場,12%的公司選擇了歐洲和俄羅斯,只有11%的公司選擇了北美作為其目標市場。 今天公布的這份名為“中國本地公司:群起爭天下”的調查顯示:大多數中國內地公司認為,相對于外國競爭者而言,其它一些本地公司如國有企業,才是其主要競爭對手。在接受調查的公司中,55%的公司表示,他們將大型國有企業看作是其主要的競爭者,其次是國內民營企業。來自外國公司的競爭當然是不可忽視的,但他們帶給中國本地公司的威脅的確不大。 該報告的內容除調查結果外,也有來自對中國公司和經濟學家的專訪。 這些調查和專訪顯示,飛速發展的中國企業,如聯想和TCL投資海外,要么是為了購買一個品牌,要么是由于其已經身處國內競爭白日化的行業,如家用電器行業。還有一些則是迫于壓力去尋求一個穩定的能源和其它資源供應。盡管如此,絕大多數小型或者中型的中國本地公司依舊選擇將其業務目標定位于國內市場,而不是向境外拓展,開發新品牌和新市場。 中國公司非常認同品牌的競爭價值和高效的管理才能。49%的被調查者認為,品牌是一家公司非常重要的競爭優勢,其次是高效的管理才能。中國的企業領導人并不傾向于向國際管理咨詢機構尋求制定戰略方向的答案,被調查者中,只有5%的人表示咨詢機構的建議對他們的決策產生了影響。相反,66%的被調查者選擇了從他們的競爭對手和行業龍頭企業那里獲得其業務發展策略的啟迪。他們過多的依賴于已被驗證的發展模式,往往會加劇業務模式的復制而不是創新。 戰略聯盟是提高一家公司在國內市場競爭地位的一種方法。幾乎一半的公司表示愿意接受戰略聯盟這個概念,31%的公司表示他們正在考慮組建合資公司,23%的公司表示正在尋求兼并和收購項目機會。那些被廣泛定義為制造業(農業、汽車、化工產品、消費品、能源和自然資源、藥品和生物技術制造業)的公司有著相同的想法,45%的制造業公司計劃建立戰略聯盟。39%的服務業公司則表示他們無意與其它公司建立戰略聯盟關系。 多數中國公司都自認為是創新者,71%的被調查者認為自己是完全的創新者,同時認為其國內競爭對手也有一點創新的優勢(73%的公司這樣表示)。而外國公司在這方面沒有給本地公司留下什么印象,只有56%的被調查者認為外國公司是創新者。 國內外競爭的加劇是對公司品牌的最大威脅。十位被調查者中的六位表示,未來五年,對于品牌最大的威脅將是數量不斷增長的國內外競爭對手。40%的公司認為將會遇到在品牌建設方面進行后續投資的資金籌集問題。有趣的是,也許是由于制造業對自主制造技術專利的意識較低,制造業公司認為相對于假冒偽劣產品,價格是更嚴重的挑戰。 經濟學人信息部企業組織中國咨詢總監許思濤說:“對于大多數在巨大的價格壓力面前,依靠打價格戰賴以為生的本地企業而言,中國市場的自由化程度可能是太快了一些”。 許思濤分析指出,中國公司海外投資尚處于早期發展階段,并且與中國經濟發展水平相關聯。但是,中國國內公司正在變得成熟。“越來越多的由中國投資者和外國投資者進行的兼并及收購行為的產生,可能預示著另一個重組期的開始,其海外擴張是可以預期的前景,畢竟,中國是一個大的資本出口國。” 據介紹,在接受調查的公司中,31%為國有公司,33%是民營企業,18%為國有控股公司,11%的公司國有股占少數股本,7%的公司為集體所有制。 更多精彩評論,更多傳媒視點,更多傳媒人風采,盡在新浪財經新評談欄目,歡迎訪問新浪財經新評談欄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