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有銀行該降低儲蓄利率了 | |||||||||
---|---|---|---|---|---|---|---|---|---|
http://whmsebhyy.com 2005年09月24日 12:13 《財經時報》 | |||||||||
大銀行的儲蓄利率低于小銀行的儲蓄利率——盡管老百姓目前還沒有看到這樣的事實,但這樣一個必然的未來,或許已經離我們不遠了。 之所以做出這樣的判斷,是由于大銀行降低居民儲蓄利率、至少降低短期儲蓄利率的條件正在日趨成熟。
2004年10月29日,央行在加息0.27個百分點的同時,放開了銀行存款利率(包括儲蓄利率)的下限。這就是說,銀行儲蓄利率以各期限存款基準利率為最高上限而向下浮動,已經沒有了政策障礙,完全可以由商業(yè)銀行自主進行。以一年期銀行儲蓄利率為例,銀行自主的浮動區(qū)間理論上應是0到2.25%。 降低儲蓄利率,銀行將減少融資成本,但迄今為止,我們并未見到哪家銀行實際這樣去做。如果是今年上半年沒人愿意去做,或許還可以理解,因為那時緊縮性調控畢竟剛進尾聲,上次加息還在發(fā)揮著“適度回籠貨幣”的余熱;更重要的是,銀行存貸款期限錯配問題嚴重,如果短期流動性下跌,那銀行風險當即便會凸顯。 但是,現在的情況已經大不相同了。 首先,已經踏上改革之途的國有大銀行,在資本充足率的約束之下,其貸款擴張的沖動已經大為減弱。尤其是當銀行的大客戶開始發(fā)行融資券之后,貸款規(guī)模更受到來自需求和供給——兩個方向的擠壓。于是,銀行閑置的錢越來越多。根據央行8月份給出的統(tǒng)計數據,目前各商業(yè)銀行人民幣存差(存款額減掉貸款額、再減掉法定存款準備)高達近7萬億元,而這其中主要集中在國有大銀行手中。如此巨量現金不能用于放貸,要么堆在貨幣市場去追逐蠅頭小利——使貨幣市場利率發(fā)生扭曲;要么趴在央行的超額準備賬戶上干等著虧損——也同時增加了央行的利息負擔。 所以,國有大商業(yè)銀行繼續(xù)吸收過多的存款、尤其是短期存款,無異于“作繭自縛”。實際上,過多的流動性已經使他們經營壓力越來越大。 另外,居民儲蓄的意愿不減反增,無論是對銀行,還是對中國的宏觀經濟或許都不是什么好事。央行剛剛公布的調查結果顯示,城鎮(zhèn)居民的儲蓄意愿增強,消費意愿下降,購房欲望處于歷史低位,而股票投資信心也不過略有回升。這個調查結果,與貨幣統(tǒng)計數據極其吻合。2004年底,人民幣居民儲蓄同比增長不過15.4%,而到了今年8月末這個增幅達到17.5%,這說明儲蓄增速正在不斷加快;從總量上看,截至8月末,儲蓄已達13.45萬億元,新增2.35萬億元,而這個新增數據,2003年全年不過1.7萬億元,2004年全年更是只有1.59萬億元。 儲蓄如此高速增長算不算異常?這里我們給不出明確的答案。但可以肯定的是,國有大銀行到了該降低儲蓄存款利率的時候了,在存貸款期限錯配問題尚未有效解決的時候,至少可以適度降低短期儲蓄利率。 從微觀看,國有大銀行降低儲蓄利率(或只降低短期儲蓄利率)可以減輕自身的經營壓力,為改善存貸款期限錯配問題進一步創(chuàng)造條件;從中觀看,中國銀行業(yè)的儲蓄市場也將必然地分出層次,信用等級高、網點多、服務充分的銀行將支付更低的負債成本;從宏觀看,大銀行降低儲蓄利率,會對居民消費構成一定程度的刺激,也符合中央政府試圖通過消費拉動經濟增長的戰(zhàn)略意圖。 更多精彩評論,更多傳媒視點,更多傳媒人風采,盡在新浪財經新評談欄目,歡迎訪問新浪財經新評談欄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