單向溢出還是彈性工具:出口退稅政策再思考 | |||||||||
---|---|---|---|---|---|---|---|---|---|
http://whmsebhyy.com 2005年09月23日 10:35 金時網·金融時報 | |||||||||
記者 程瑞華 貿易順差,曾是我們夢寐以求的東西。然而,在我國的外匯儲備已有7000多億美元的今天,我們還需要刻意追求貿易順差嗎? 從貿易政策來看,中國發展初期的幾十年里,有大部分時間都處于外匯短缺狀態。與
然而,我們從出口退稅政策中得到了什么?一個不容忽視的事實是,鼓勵出口措施實質上是以追加支出本國的物力和財力,取得出口的增長。因此,鼓勵和獎勵的措施越多,本國國民福利犧牲的代價越大。縱觀世界各國,對國際貿易越開放的國家,人為性的鼓勵出口限制進口措施越少的國家,國民消費質量越高。如美國國民財富和利益外溢最少,同時又得到和享受世界各國因獎勵出口措施而外溢的財富和利益。美國較少的出口補貼和最開放的進口市場,美國國民在出口貿易中財富和國民利益損失最少,同時又在進口貿易中額外得到他國因出口補貼而更加廉價的實物財富。 從貿易方式角度看,中國目前的加工貿易方式多是產品初級加工,2004年加工貿易出口占我國出口總額的55%,這種加工貿易方式,使得我們出口的資源性產品和能源性產品的使用數量劇增,進一步加劇了我國資源和能源供應的壓力。更為重要的是,加工貿易比重過大,將使得我國長期處于國際分工鏈條的底端,不利于從根本上解決我國外貿出口中存在的“高資源消耗、高污染、高成本、低附加值”等問題。對于這一類出口而言,加工企業輸出資源的同時輸入污染,而且只能賺取低微的“血汗錢”,政府為此還要退付國內環節增值稅,這一方面大大減低了出口退稅政策的應有效益,另一方面則有可能引起大量的貿易摩擦———這應該是中國傳統貿易戰略的必然結果。 這種集中國內物力和財力搞出口的政策,不但耗費資源和財富,也加深了對國外市場的依賴。據國家信息中心預測,在今年上半年中國GDP9.6%的增速中,至少有3個百分點是靠出口拉動的。同時,中國對外貿易依存度(進出口貿易總額占GDP的比重)也是逐年上升,從2002年的51%攀升至2004年的70%,2005年上半年更是接近80%。 如此高的外貿依存度給我國經濟帶來的潛在風險,一是增大了對國外市場的依賴度,從而使我國在國際政治斗爭中處于被動地位;二是我國出口產品集中于低端產品,而且依存度又很高,如紡織服裝產品,使這一產業對外部市場的依賴性特別強,而且很容易被許多國家所替代;三是較高的出口依存度增加了“中國威脅論”的市場空間,不利于我國的和平崛起。 因此,在我國當前經濟社會形勢發生了根本性變化的今天,出口退稅政策目標也應相應調整。中國的出口退稅政策正在發生變化:自2004年始,中國調整了出口退稅政策,出口退稅率整體降低約4個百分點。繼而,在2005年初,宣布取消17種產品的退稅,4月1日又宣布取消了鋼坯等產品的出口退稅。有跡象表明,對于一般資源性產品的退稅可能會進一步取消。取消這些資源性產品出口退稅,表明國家不再鼓勵這些產品的盲目出口,而是希望企業在提高產品結構、增加產品效益方面努力,這將有利于該行業結構的升級。更為重要的是,這樣的調整,表明出口退稅作為一項政策,其作用的內涵已發生了重要的變化,已從單純的補貼出口性政策,轉變成了有限制有鼓勵的彈性政策。 從某種意義上講,我國目前產業結構的調整在一定程度上為出口商品結構的調整提供了條件。反過來,出口商品結構的調整也必將帶動國內產業結構的升級,促進我國供給與需求質量的提高,從而推動中國經濟的發展。這也是國家宏觀調控的題中之義。而把出口退稅當作彈性工具使用,除中國貿易結構變化后的現實需要外,更有中國政府在經濟發展過程中深層次的戰略性思考。 更多精彩評論,更多傳媒視點,更多傳媒人風采,盡在新浪財經新評談欄目,歡迎訪問新浪財經新評談欄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