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和平與發展更重要的是公平和發展 | |||||||||
---|---|---|---|---|---|---|---|---|---|
http://whmsebhyy.com 2005年09月22日 10:27 紅網 | |||||||||
世界銀行的《2006年世界發展報告》在全球同時公布了。這份主題為“公平和發展”的報告認為,財富和機會不公平會導致極度貧困,“公平性應成為所有發展中國家成功減貧戰略不可或缺的組成部分”。(9月21日《中國青年報》) 《2006年世界發展報告》將主題定為“公平和發展”,在我看來意義深遠。我們耳熟能詳的話語是“和平與發展是當今世界的兩大主題”,現在,我們有理由將“公平和發展
二次大戰結束60周年了,“戰爭與革命”的舊時代主題早已淡出了世界;回首這60年,總體上看,世界的主題就是和平與發展,局部戰爭畢竟是局部的。如今,世界多極化和經濟全球化趨勢的發展,給世界的和平與發展帶來了新的機遇和有利條件,也使和平成為現實,使發展成為難題。“和平與發展”已經成為一種偉大的普世價值,當和平成為世界的普遍現實的時候,我們就不能僅僅停留在“和平”上睡大覺。和平是極其重要的,但公平比和平更緊迫、更緊要,因為和平提供的是環境,公平提供的是內核。 “不和平”戕害發展,“不公平”更會戕害發展。和平不和平,是淺露可見的;公平不公平,卻深藏難見。當今世界,控制“不和平”的有形戰爭不難,而控制“不公平”的無形戰爭很難; “不和平”已經少見,“不公平”卻遍地都是。和平主要是對國家和國家來講的,而公平不僅僅是國家與國家之間的大事,更是一個國家內部的大事。和平是為了發展,發展是硬道理,可是如果少了“公平”,那么,發展就不是和諧的發展,就不是可持續的發展。 不公平的危害體現在:不公平的體制造成巨大的經濟代價;不公平的體制傾向于保護政治上有權有勢者和富人的利益,而往往損害到大多數人的利益;在經濟體制和社會安排上系統地偏袒更有權勢的群體的利益之后,勢必降低了整個社會的效率。世界發展報告說到,在國與國之間,在國家內部,財富和機會不平等的巨大鴻溝,造成了極度貧困的持續存在;這種現象不但浪費了人的潛力,而且在很多情況下會減緩持續經濟增長的速度。 如今,國際上的國家與國家之間、國家內的地區與地區之間,都存有大量的不公平現狀與不公平因子。從國際政治經濟秩序看,不公正不合理的狀態還沒有根本改變;9月19日《東方早報》說,在第60屆聯合國首腦峰會期間,世界銀行報告顯示,中國的人均財富為9387美元,不到美國人均財富的2%。這還是發展中國家與發達國家相比。報告還特別標出十大最富有國家和十大最貧窮國家,瑞士在富國中傲居榜首,而在相反的一級中,來自非洲撒哈拉沙漠南部的國家幾乎囊括十大最貧困國家,埃塞俄比亞則成為全球窮國的“倒數第一”,“兩極”之間的差距更是霄壤之別。這種在同一顆藍色的星球——地球上存在的巨大不公平,外星人如果見了也一定回失笑、譏笑、恥笑。 從一個國家內部看,許多發展中國家無論是在宏觀、在中觀還是在微觀領域,“不公平”都普遍存在,教育不公、就業不公、分配不公,種種“不公”最終戕害了發展效率。在我們國家,不公平的一大表征就是貧富懸殊。中國基尼系數已經超過警戒線,貧富差距還在不斷拉大;而貧富懸殊是社會失衡的一大罪魁,貧富差距超過警戒線的社會就不可能是和諧、安定的社會。而失業率也逼近警戒線,失業率的增大,同樣意味著公平度的降低。失業對個人來說是人力資本的浪費與個人收入的減少;對國家與社會來說,是資源沒有得到充分配置利用,是各種社會問題的一個重要來源。不公、貧富、失業、發展,這些語詞糾纏在一起,最終也讓我們看到“不公”戕害“發展”的結果,一如“奧肯定理”所揭示的失業率與GDP增長率兩者的反向關系,據美國經濟學家阿瑟·奧肯的估算,失業率每上升1個百分點,實際GNP就下降2個百分點,可見對發展損害之危重。和平時代,當“就業戰爭”成為最大的“戰爭”之時,我們已沒有任何理由不高度警惕。 當今世界越來越顯示出“公平和發展”比“和平與發展”更重要。世界銀行的報告說,公平性不僅本身是目的,而且公平性往往刺激更多和更具成效的投資,從而導致更快的經濟增長。世界銀行首席經濟學家弗朗索瓦·布吉尼翁說得好:“公平性與追求長期繁榮是相輔相成的。提高公平性有利于持續的全面發展,同時為社會里的最貧困群體帶來更多的機會。” 古希臘哲人梭倫曾說:“有平等就不會有戰爭。”同是古希臘的伊索也在他的寓言里說到:“自己生存,也讓別人生存,這是公理的通則。”今日世界,我們應該更進一步:自己生存得好,也讓別人生存得好;自己生存得更好,也讓別人生存得更好;自己生存得甚好,也讓別人生存得甚好。由是,我期待著國家內、國際間,把“公平和發展”列為第一要義,在制度設計與制度安排上,確立“公平和發展是當今世界的兩大主題”。 (稿源:紅網) (作者:徐迅雷) 更多精彩評論,更多傳媒視點,更多傳媒人風采,盡在新浪財經新評談欄目,歡迎訪問新浪財經新評談欄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