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放日報:警惕官員腐敗對社會和諧穩定的破壞 | |||||||||
---|---|---|---|---|---|---|---|---|---|
http://whmsebhyy.com 2005年09月22日 09:48 解放日報 | |||||||||
最近有媒體報道說,某地一位縣公安局長為了給妻子和母親籌集巨額醫療費,不僅賣掉了房子,而且還舉債30多萬元。新聞播出后,有些人表示懷疑,認為“堂堂一個公安局長,隨便弄一下,也能搞到錢”。 家人生病,要花幾十萬元的治療費用,單憑工資收入,確有困難。這件事擱在哪個人身上都有可能賣房舉債,為什么偏偏發生在公安局長身上,這種做法不僅得不到同情,反而
個體對于他人、群體或社會政治的偏頗認識具有傳遞性,一些人的不滿情緒夸大和擴散以后,往往會增加社會的不穩定因素。個體言行在一定的人際關系互動中把觀念傳遞給對方,受暗示者一旦目睹個別社會不良現象的存在,很容易滋生普遍性的認識偏差。當這些消極心態與行為擴展為一種群體心理時,會導致他們對國家政策乃至政治制度的不滿、曲解與錯誤執行,導致社會動蕩。當前,我國正處于社會轉型期,社會分化和重組相當活躍,現實意義的社會公平觀與公眾長期形成的思維定勢發生了強烈撞擊。這幾年,中央及全國各地都加大了反腐敗的力度,一大批腐敗分子都受到了嚴厲懲處,廉潔高效政府的建設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人民群眾對公共權力被濫用的腐敗現象仍感到不滿。這種不滿,如果得不到有效疏導與正面勸說,將會嚴重影響社會的主流價值觀念。 導致社會心理失衡的因素較多,人們對于先天和客觀因素造成的不公,如資源稟賦造成的貧富差異,因社會競爭機會和競爭能力差異造成的分配不公和收入差距,因年齡、身體差異和地域差異造成的收入差異等,尚能接受。但對于人為造成的不公平、不公正,以及由于體制造成的不平等和利益差異,則持有強烈的抱怨和不理解態度,并有可能錯誤地走向某種極端。腐敗現象,是政府官員對人民賦予的公共權力的濫用和私化。它直接導致人們心理的失衡和價值觀的扭曲,必然造成干群關系、黨群關系的緊張,從而使整個社會的制衡系統失調,社會不和諧因素增加。我們必須充分意識到,政府官員的腐敗,不僅違反黨紀國法,對國家的財產、公共權力和社會公共利益造成直接侵害;同時,也會導致人們心理的嚴重失衡、政治信任感和政府權威的降低,對社會的和諧穩定造成深度破壞。 構建和諧社會,包括構建人與人、人與社會、人與自然以及人自身的和諧。其中,人自身的物質與精神的和諧是基礎,也是終極目標。實踐表明,加強黨風廉政建設,懲治腐敗,有利于維護社會公平正義,理順群眾情緒,消除社會不和諧因素。黨風廉政建設和反腐敗工作,是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重要環節。黨風廉政建設和反腐敗工作做好了,對社會心理將會起到正面的積極引導作用,從而有效抑制社會心理的失衡。 作者:袁志沖 更多精彩評論,更多傳媒視點,更多傳媒人風采,盡在新浪財經新評談欄目,歡迎訪問新浪財經新評談欄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