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經縱橫新浪首頁 > 財經縱橫 > 經濟時評 > 正文
 

王一江:國家有雙重身份 提防國家伸出掠奪之手


http://whmsebhyy.com 2005年09月18日 09:51 《財經時報》

  國家擁有雙重身份,它既是經濟實體,也是一個強制性的機構。國家在市場運作良好時充當無為之手,在市場失敗時充當扶持之手,都有利于社會財富總量的增加。但當國家成為掠奪之手時,對社會和經濟來說是破壞性的,甚至是災難性的。因此,從經濟發展的角度來看,國家制度建設的核心問題,是如何防止國家成為掠奪之手

  □ 王一江

  對經濟的發展而言,沒有什么因素比國家的作用更為重要。認同市場的人都不會否認:好的市場經濟,要靠好的國家制度和政策來培育和支持。好的國家制度與政策,是好的市場經濟的前提,而不好的國家體制和政策,必然導致市場的扭曲和經濟效益低下。正是由于國家對經濟發展的極端重要性,國家在經濟中的作用,一直是各國學術界和政策制定者最為關心的問題之一,也是中國改革過程中一個永恒的話題。本專欄系列文章將全面系統闡述國家在經濟中的實質作用。

  國家的雙重身份

  國家擁有雙重身份。首先,國家和其他所有市場經濟中的主體一樣,是一個經濟實體。其次,國家還是一個強制性的機構。說國家是一個“經濟實體”,是因為它占有資源,雇用勞動力,有大量的消費,而且也生產許多的產品,其中既包括像國防、法律體系這樣的公共物品,也包括某些私人產品。國家占有資源,為社會提供勞務和產品,需要消費,在這些方面,和其他經濟實體有很大的相同之處。

  作為經濟實體的國家,和其他經濟實體的不同之處在于,它的規模非常巨大。在世界上很多國家,政府都是最大的雇主;國家也是很多最重要的資源的最大占有者,比如土地、礦山;它的收入是無人能比的。比如,個人通過多年努力,有了一億元錢,就進入了占總人口百分比很小的億萬富翁的行列,算有錢人了。

  中國政府2004年一年的財政收入,就是26000億元人民幣。這26000億元財政收入中,將近5000億元是2004年的新增加的。僅這一增加的數字,就超過世界首富比爾·蓋茨數十年積累的財富。國家有這么多的資源,這么大的收入,那么當它作為一個消費者時,它的購買力也是個人或其他機構所不能比的。

  認識國家作為經濟實體“大”這一特點,對于理解為什么制約國家如此困難,理解為什么那么多人要通過爭奪和獲得國家資源而致富,非常重要。

  國家的第二重身份是,它是一個強制性機構。國家對強制力,具有壟斷地位,即這個身份是他人所不能具備的。國家壟斷強制力,擁有武力,是為了起兩個作用:對內保證合同的執行,對外保證國家安全。國家對內要保證執行的合同,包括私人間的合同和公共合同。私人間合同指個人之間,企業之間,或個人與企業之間的交易合同。公共合同即我們通常所說的法律法規,比如,任何人都不能暴力侵犯他人,都不能賣假貨,都不能污染環境,等等。

  國家的強制力不僅僅能用于保障合同的執行,也能用來表達自己的意志。比如說,國家稅收的實現,就是以強制力為基礎的。個人要獲得收入,必須在自愿的基礎上,征得別人的同意,向別人提供有用的勞務或產品,換取對方的報酬。而國家為了獲得收入,卻不需要與別人交換,只需使用自己的強制力。雖然國家也為居民提供國防等公共產品,但這些產品與國家的收入之間,并沒有完全對等的交換關系,也無需遵守雙方自愿的原則。

  國家有三只手

  國家在經濟活動中應該或者實際起什么作用?有三種不同答案,可以概括地用“手”來比喻:無為之手、扶持之手和掠奪之手。

  國家應該是一只“無為之手”的理論,來自經濟學的鼻祖亞當·斯密(Adam Smith)。他把市場比喻成一只“看不見的手”,認為自由競爭的市場可以導致社會福利的最大化。在市場上,所有個人都是主觀為自己,客觀為別人、為他人、為社會服務。通過市場交換,經濟資源實現最優配置,社會福利實現最大化。

  按照斯密的理論,有了市場這只有效的“看不見的手”,國家在多數情況下就應該充當一只“無為之手”,政府應當越小越好?偟膩碚f,除了提供國防、治安、維持和執行合同這些最基本的公共物品以外,政府不應該再去過多地干預經濟活動。換言之,政府主要是充當“守夜人”的角色。

  亞當·斯密關于市場是“看不見的手”,政府應當成為“無為之手”的理論,并不只是停留在書本上的理論,F實生活中,在美國這樣的國家,多數時間里,占主導地位的治國理念是,小政府就是好政府。

  國家的第二只手是“扶持之手”(helping hand),這是福利經濟學的基本思想。首先定義社會福利,確定福利最大化的目標,然后討論市場失敗的可能性和由此造成的社會福利損失,最后討論如何通過政府干預,采取諸如反壟斷和消除信息不對稱的措施,來幫助增加社會福利。這類討論所假設的基本前提都是,國家的目標是使社會福利最大化,國家是善意的,是對市場不足的必要補充。

  國家干預的手段和程度,可以有相當差別。在最低的干預層次上,國家可以通過價格機制,比如通過稅收和補貼,來改變企業的成本收益結構,從而改變其行為。稅收和補貼、轉移支付這些方法,有時也用來作為調節社會收入分配手段。在中等的層次上,國家可以通過行政和法律手段,鼓勵、禁止和規范產業和企業的行為。在最高層次上,國家可以擁有并直接管理和操作企業,將企業資源直接用于實現政府的就業、居民收入和其它經濟或非經濟目標。

  近些年來,越來越多的學者們注意到,國家在經濟中發揮作用,并非總是出于善意的——為了增加社會福利。國家也有自身利益,并會使用強制力來實現自身利益。國家這樣做時,它就成為“掠奪之手”(grabbing hand)。

  奧爾森指出,在人類社會,總有一些人會想,去生產財富,不如去掠奪財富來得容易。而要掠奪財富,就要有武力?课淞吐訆Z獲得財富的人有兩種,奧爾森稱之為流寇和坐寇。流寇搶完就走,所以他對完全摧毀一地的經濟在所不惜,而坐寇則要考慮到,今天搶光了,明天就沒有了,不能殺雞取卵。奧爾森把國家視為坐寇。比如過去的皇帝,他要歸要,但一般還是會提供許多公共產品,維持和增加自身的長遠收益。對社會來說,勝者為王的坐寇比敗者為寇的流寇要好。所以在流寇橫行的地方,人們寧愿歡迎有坐寇出來戰勝流寇。

  另一個學者施萊弗強調,不能天真地假設國家的目標是使社會福利最大化。國家,掌握國家機器的人,都有自己的目標,有自身利益。要理解國家的種種行為,一定要理解掌握國家機器的人的自身利益和利己行為。

  現實和客觀地來看,多數時候,國家都同時扮演了三只手的角色。有時候,在某些領域,市場自己運行良好,不需要國家過多介入,國家也甘當無為之手,沒有過多介入。也有很多時候,國家采取了措施,促進了社會效益和社會福利的提高,起到“扶持之手”的作用。然而,歷史和現實生活中,也不乏國家過分掠奪的例子。封建王朝掠奪的例子也舉不勝舉,這時國家充當的是“掠奪之手”。

  國家在市場運作良好時充當無為之手,在市場失敗時充當扶持之手,都有利于社會財富總量的增加,不會引起太大的爭論和社會矛盾。但當國家成為掠奪之手時,對社會和經濟來說是破壞性的,有時甚至是災難性的。因此,如何防止國家成為掠奪之手,并防范由此造成的經濟損失和社會動蕩,成為國家制度建設的一個核心問題。 對此,我將在以后的專欄文章中進行詳細論述。

  更多精彩評論,更多傳媒視點,更多傳媒人風采,盡在新浪財經新評談欄目,歡迎訪問新浪財經新評談欄目。


發表評論

愛問(iAsk.com)


評論】【談股論金】【收藏此頁】【股票時時看】【 】【多種方式看新聞】【打印】【關閉


新浪網財經縱橫網友意見留言板 電話:010-82628888-5174   歡迎批評指正

新浪簡介 | About Sina | 廣告服務 | 聯系我們 | 招聘信息 | 網站律師 | SINA English | 會員注冊 | 產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權所有 新浪網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網絡帶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