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經縱橫新浪首頁 > 財經縱橫 > 經濟時評 > 正文
 

中華工商時報:匯率升值必須防緊縮效應


http://whmsebhyy.com 2005年09月16日 01:51 中華工商時報

  劉黃/文

  北京大學中國經濟研究中心盧鋒最近提出,25年來人民幣實際匯率的趨勢性變化,表明中國經濟成長進入實際匯率升值新時期,對其從政策面給以響應和支持的匯率新政是一個標志。

  盧鋒說,帶來人民幣匯率趨勢性變動的三個原因是:

  一、可貿易部門勞動生產率的相對增長。中國制造業部門的勞動生產率數據顯示,從20世紀90年代中期起,制造業部門勞動生產率開始增長,并出現加速趨勢。

  二、中國國際收支的結構性變化。中國國際收支在20世紀90年代呈現雙順差,并且這一順差在不斷增長,這很大程度上取決于加工貿易和國外直接投資的結合。20世紀90年代后期加工貿易在中國總貿易中所占的比重不斷提高,而且中國的貿易贏余主要是由加工貿易產生的。從事加工貿易的大部分是外資企業,外資的大量的流入導致資本賬戶盈余。雙盈余使中國的外匯儲備猛增,支持了中國名義匯率的升值。

  三、價格和貿易改革的影響。計劃經濟時代,許多出口品的價格是被人為壓低的,20世紀80年代,價格自由化改革使出口喪失

競爭力。若繼續出口,要么需要政府補貼,要么需要名義匯率貶值。但與此同時,貿易改革在逐步取消出口補貼。這對國際收支帶來極大壓力,部分地導致了
人民幣匯率
的間歇性貶值。到1992年,90%以上的零售物品和80%以上的生產資料的價格都已經放開,出口補貼在1994年也被取消。導致的結果是人民幣持續貶值的壓力在20世紀90年代中期就已不復存在。

  盧鋒教授認為可以進一步假設人民幣實際匯率從長期看已經有了升值趨勢。1998—2001年人民幣實際匯率貶值是暫時性的,主要受國內宏觀經濟通貨緊縮周期性因素和亞洲金融危機外部沖擊的影響。危機過后,那些決定人民幣長期變動的因素已經并將繼續發生重要作用。

  盧鋒提出,從勞動產率相對增長,國際收支平衡態勢轉變,改革開放進程階段性特點等角度觀察,人民幣實際匯率先貶后升路徑是合乎我國經濟成長具體規律的現象。然而需要指出,這里的升值趨勢,是指人民幣實際匯率由經濟成長基本面因素作用派生的長期走勢,不等于說實際匯率在未來每個時點總會升值。人民幣實際匯率未來展開路徑,不僅會受趨勢因素影響,而且受國內外其它復雜因素作用,短期可能朝不同方向變動。另外實際匯率升值不等于名義匯率升值,因為實際匯率可能通過相對物價上升而升值。

  盧鋒認為,從體制和政策配套性角度看,有必要建立一個具有彈性的市場化匯率體制,來認可和支持這一客觀要求。如果長期固守舊匯率體制和平價水平,同時又利用極具中國特色的

宏觀調控手段遏制住相對物價上漲,則實體經濟成長可能會因為實際匯率升值要求不能得到政策面響應而受到損害。好比一個發育時期青春少年的成長過程,可能被一件過分緊狹僵硬的衣服所妨礙。

  盧鋒說,7月21日出臺的新匯率政策有助于緩解有關國際政治壓力,有助于緩解貿易順差飆升表現的內外經濟不平衡壓力。從長期看,匯率政策調整,也有助于利用市場價格手段鼓勵企業進行產業結構升級,促進服務業等不可貿易部門成長,逐步提升我國產業和貿易結構,從而更有效落實政府倡導的科學發展觀。逐步推進人民幣匯率市場化改革,對于實現人民幣走向完全可兌換這一更為長遠目標,是一個積極的步驟。

  與此同時,盧鋒提出,要充分重視深化匯率體制市場化改革帶來新的困難。經濟學理論常識表明,本幣實際匯率升值,意味著向經濟引入緊縮因素。日前宣布匯率變動幅度較小,緊縮效應可能比較有限。然而考慮到目前我國宏觀經濟正處于景氣狀態周期性變動敏感時期,并出現某些朝通貨緊縮方向轉變跡象,因而對相關政策可能產生的短期影響也需要足夠關注,特別要預防匯率政策調整和宏觀景氣看淡雙向夾擊可能帶來的負面沖擊。匯率升值會給我國低端出口部門帶來困難,對擴大就業帶來壓力,對農村勞動力轉移速度和時間表產生不利影響。

  但盧鋒表示,他的研究表明:這些沖擊和負面影響,畢竟是我國經濟發展實質性成功所派生的,并最終應能在經濟開放成長過程中逐步得到解決。(16F3)

  更多精彩評論,更多傳媒視點,更多傳媒人風采,盡在新浪財經新評談欄目,歡迎訪問新浪財經新評談欄目。


發表評論

愛問(iAsk.com)


評論】【談股論金】【收藏此頁】【股票時時看】【 】【多種方式看新聞】【打印】【關閉


新浪網財經縱橫網友意見留言板 電話:010-82628888-5174   歡迎批評指正

新浪簡介 | About Sina | 廣告服務 | 聯系我們 | 招聘信息 | 網站律師 | SINA English | 會員注冊 | 產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權所有 新浪網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網絡帶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