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經縱橫新浪首頁 > 財經縱橫 > 經濟時評 > 正文
 

與哈利波特PK的麻瓜


http://whmsebhyy.com 2005年09月14日 13:04 《經濟》雜志

  娛樂時代前所未有地釋放了中國人的自我意識,文化及其載體語言的小眾趨勢也隨之日益明顯

  文/本刊記者 周 陽

  如果你看不懂這個題目,那就對了。生活在現代化大都市里的人們會日益發現溝通越
來越小眾化——沒有被共同的消費文化和流行趨勢擊倒的人與人之間,恐怕真的很難相互交流了。

  哈利波特的再次到來(英文第六部)對于某些人來說好像被施了魔咒一樣,排長隊耗巨資;而另一些人則被無辜的踢入“麻瓜”的境地,他們之間無法相互理解——在哈利波特的魔法世界中,人類成為一個不起眼的附屬,他們因不會魔法而只能屈從于現實,于是被稱作“麻瓜”。

  所以不論你曾把自己幻想成可愛的白雪公主,還是英俊勇敢的青蛙王子,面對一個“哈迷”的時候,你會覺得尷尬:該把自己定位成一個魔法師,還是一個麻瓜,才能讓兩顆心更加接近呢?

  什么造成了我們交流中身份迷失的困惑?難道僅僅是因為我們沒有排隊購買那本暢銷小說嗎?

  新“紅寶書”,新“語錄”

  《哈利波特》系列在中國創下了出版業的奇跡。

  7月16日,中國參加了哈利波特英文版(第六部)的全球同步首發。這是繼《哈利波特與鳳凰社》后第二次全球同步首發。一位出版業資深編輯評論說,英文版的全球同步首發在中國風險是很大的,目前引進的幾本外文原版書中只有哈利波特大獲全勝。

  各地媒體競相報道了首發當日的火爆情況:盡管近兩百元的高價位,仍有上至銀發老人,下至學齡前兒童參與到購買的行列中,而且這些購買者大多數都藏有前五本,大學生和年輕白領是其中的中流砥柱。

  據報道,出版商原定印制超過50萬冊小說在中國市場推出,但市場受歡迎程度遠遠超過預期,多家書店和網站都已斷貨,并要求追添。經連續協商,美國出版商不得不調劑了部分《哈利波特六》供給中國圖書進出口公司,補定貨于8月18日空運到京。

  而更大的哈利波特購買熱潮預計將于10月到來。屆時由人民文學出版社翻譯的中文版《哈6》將全面上市,許多哈迷早已在翹首以待。此前,哈利波特的前五集中文版在中國銷售了600多萬冊。

  有媒體預測:《哈利波特》小說的發行量將會僅次于“紅寶書”《毛主席語錄》,是中國50年來最大批初版的小說。

  這個商業社會中,數字即是權威,發行量就是影響力;但哈利波特銷售神話背后的影響力又不僅僅是數字的。

  互聯網上,各種因為哈利波特而集結成的俱樂部十分活躍,他們除了在這里切磋魔法以外,也按照自己對于不同命運的膜拜分化重組,如“小天狼星”吧、“安吉利娜”吧,“盧平”吧;一些哈迷迫不及待地自發將最新的英文版翻譯成中文,并對以往中英文版本中人民文學出版社的翻譯提出各種質疑,一些質疑已經完全超越了語言的范疇;還有些則開始自己撰寫哈利波特續集,有人用哈利波特的語言改寫白雪公主的故事……

  人民文學出版社更是前所未有的在全社會征集中文版書名,這使得《哈利波特》的出版在中國成為一次“全民”的文化事件;新世界出版社出版了《夢想之翼——我的哈利波特》一書,該書完全由國內哈迷自寫自畫,并成為哈迷的同志書……

  一位深圳中學初二學生“憨憨”,暑假獨自進行了一次長途旅行。在他的旅行計劃和有限的財政預算中,購買一本英文版《哈利波特》與吃飯喝水交通并列上榜——讓人不由得聯想起“不看《書城》就不是真小資,不讀《讀書》就不夠精英”的論調。

  現實中,哈利波特這個英國小男孩正在越來越多地被一些中國文化人對號入座:

  “是不是太哈利波特了?”某媒體記者對某一網絡公司高層專訪時提問;

  香港導演王晶介紹影星張柏芝新角色時說:“她在里面就像是哈里波特!

  評論人士蔡子強形容曾蔭權時說他成為香港人的心靈魔鏡——《哈利波特》中,每個人在這面魔鏡前,都會看到自己心靈深處的欲望。

  顯然,哈利波特已經由一個暢銷的文學形象,經大眾的心理暗示,成為某種文化暗語,就像“天王蓋地虎,寶塔鎮河妖”一樣發揮著作用。

  只是,現如今已不是“紅寶書”的時代,數字影響力與文化影響力的差距越來越大。圍繞著哈利波特的依然是一群小眾——一些人雖慕名而來,但一卷在手后很快逃離,“即便是坐在馬桶上也覺得不知所云”:

  “我情愿沒人性!”(哈利波特語)

  “世界上并不是只有好人和食死徒!(小天狼星語)

  “爽歪了!”(羅恩語)

  “時間就是金加隆!

  ……

  “流行”這個怪物留給大眾的更多的往往還是一顆忐忑不安的心——“如果不懂得流行的符號含義(語言是載體之一),我們是否會失去一些‘入場券’?”上文那些被哈迷們視作經典的臺詞,是我們獲得入場券需要記誦的新語錄嗎?如果不能記住這些語錄,我們是否就失去了某些身份特征?失去這些身份特征和記不住紅寶書一樣后果嚴重嗎?

  新娛樂時代

  正像一首著名的歌中所唱到的:中國正走進一個新時代。文化上也是如此。

  當下,一個中國人,無論年齡大小,男女老少,把自己想象成一個英國小男孩,這沒有什么大不了的;嘴里說著誰也聽不懂的魔法學校的語言,也沒有什么大不了的。開放和現代化到現在,個人自我身份的確認不值得那么嚴肅。

  從流行符號中去尋找身份的確認,這絕不是偶然或者一夜之間的事情,我們已經生活在一個娛樂時代,而娛樂的時代精神需要并鑄造了另一套語言體系,這和哈利波特的文學價值無關,他的數字神話不過是時勢造英雄;這和時代需要“紅寶書”是一樣的道理。

  中國進入娛樂新時代分為三個階段:搞笑啟蒙期、網絡游戲期和全民娛樂期。

  發現“笑”也是可以搞出來的,這是第一個時期的啟蒙結果。港臺(尤其是香港)影視作品在這方面起了重要的作用,最典型的代表莫過于周星馳和他的無厘頭,并從此開創了一種全新的語言識別系統,那些不會說“走先”和“需要理由嗎”的人被排斥在“星星”族之外,最有趣的莫過于在飯桌上發現自己的老板也會說:“你媽貴姓?”——這些語言幫助我們找到了一種沉重如階級或階層關系以外的身份識別。

  第二個階段伴隨各種奇幻網絡游戲而來。各種奇幻的網絡游戲滿足了現代人逃離現實的需求,在一個小小的屏幕面前給自己一個想象的身份和一個不可能實現的任務,魔力無邊!禘Q》、“傳奇”系列、《奇跡》、《命運》、《神話》、《天堂》以及《A3》,林林總總的西方網游或仿西方網游來勢洶洶,現在更是在各種媒介上大一統起來:從“龍槍”系列到《冰風谷》,從《哈利波特》到《魔戒》,書籍、萬智牌、影視和網絡游戲。相應的,玩家們從閉門自我娛樂到結派結盟,先是按照游戲類別劃分,然后是進階級別,相互辨認的無外乎還是一套暗號一樣的語言——由于這些游戲多來自西方和日本,他們的語言完全打破了原有中文組詞造句的規律——而正是對對方語言的陌生感最直接的將此“眾”與彼“眾”區別開來。

  至此,娛樂無論從價值判斷、社會心理還是語言載體上,都為全民化、市民化奠定了基礎。各種專業娛樂節目的風起云涌不僅僅是一種市場商機的體現,更是社會娛樂精神普及的結果。影視明星的活動和國家領導人一樣出現在每天晚飯時間,供人們同樣認真嚴肅地琢磨和思考;娛樂節目主持人滿嘴跑溜的洋文和自造新詞仿佛是生動的娛樂語言教程,在娛樂資源大同小異的情況下,電視臺娛樂節目主播的語言風格成為競爭的一大賣點。

  某一天打開電視,赫赫然一行新聞標題:某某PK某某,玉米不讓盒飯。

  所謂PK,據說最早來自足球,也有說來自網絡游戲,無論如何都是娛樂的一種,意思是一對一的單挑,所有的娛樂節目都在使用PK以同時顯示他的共性和特性(這算不算一種語言門檻),因為盡管“單挑”一詞實在簡單易懂,但“單”和“挑”兩個漢字沉重而豐富的內涵,顯然不如“P”、“k”兩個無意義的字母彰顯娛樂精神“化繁為簡”的大無畏特質。

  “玉米”與“盒飯”則更加能夠說明中國娛樂時代的深化。從fans到粉絲,不過是一個英文單詞本土化的過程,但從粉絲再到涼粉、玉米和盒飯則完全是一種“拿來主義”精神的體現了:在曠日持久的娛樂征戰中,粉絲被進一步細化和變異:玉米、盒飯、涼粉……反正自己管自己叫什么都無所謂,只要不站錯隊。

  就在我們驚訝于到了另一個世界的時候,某某的玉米們和某某的盒飯們早就準備好各為其主了。不懂的我們只好看看小泉和布萊爾,同樣是外語,應該還能懂一些——不過日前一家媒體發表長文:《郭成城:裴恩才,麻瓜世界的新首相》,這算不算一種文化侵略?在小眾組成的世界里,文化侵略戰將不斷上演。

  就這樣,娛樂時代前所未有的釋放了中國人的自我意識,身份在分化,語言也在分化。哈利波特們數落著麻瓜,

超級女聲們引發了粉絲的戰國時代,如果有人懷疑娛樂精神下個人自我定位的理性,那就未免可笑了,終于有一天他會意識到自己不過是“與哈利波特PK的麻瓜”。

  更多精彩評論,更多傳媒視點,更多傳媒人風采,盡在新浪財經新評談欄目,歡迎訪問新浪財經新評談欄目。


發表評論

愛問(iAsk.com) 哈利波特相關網頁共約900,000篇。


評論】【談股論金】【收藏此頁】【股票時時看】【 】【多種方式看新聞】【打印】【關閉


新浪網財經縱橫網友意見留言板 電話:010-82628888-5174   歡迎批評指正

新浪簡介 | About Sina | 廣告服務 | 聯系我們 | 招聘信息 | 網站律師 | SINA English | 會員注冊 | 產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權所有 新浪網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網絡帶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