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改開始向社會公平歸位 | |||||||||
---|---|---|---|---|---|---|---|---|---|
http://whmsebhyy.com 2005年09月14日 12:01 《時代信報》 | |||||||||
經濟學家最喜歡掛在嘴上的有兩個詞:均衡和市場化。 這兩者是相輔相成的,要實現一個均衡的資源配置,最有可能的前提是社會完全市場化。 于是,在這種思想的鼓動下,中國的醫療、教育領域跟著家電、IT、汽車等行業一起
但20年過去了,世界衛生組織最近公布的報告認為,中國在醫療衛生服務的公平性位列全球倒數第四。同時,7月底,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在《對中國醫療衛生體制改革的評價與建議》發布了一個石破天驚的觀點:目前中國的醫療衛生體制改革基本上不成功,主要表現在既不公平,效率又低下。而其根源主要并不在于缺少公共資金,乃醫療衛生體制出現商業化、市場化的傾向,導致缺少社會公正的價值觀和有效的政府管理。 可以說,這個來自權威研究部門的評價與老百姓的日常感受是完全吻合的。 這是所謂的經濟學家沒有想到的,為什么在醫療行業,呈現出和家電等行業完全不一樣的圖景:越是市場化,社會各方的利益越得不到均衡? 現在我們需要反過來追問,在醫療、教育領域,政府為什么缺少社會公正的價值觀和有效的政府管理? 這和政府對經濟增長以及市場完全迷信有極大關系。 我們一直強調“發展是硬道理”,“用發展的辦法解決前進中的問題”,于是,只要是有利經濟發展的,其他的一切,包括環保、土地、公共衛生,都必須毫無條件讓步。一個眼見的事實:從財政資源的分配來看,就會看出醫療等并不是“發展”的重點。 然而,對市場的迷信,用在醫療改革上面,其前提本身就是錯誤的。其一,在公共衛生領域,人們的行為具有很強的外部性,而醫療領域的特征是供需雙方的信息不對稱。所以,即使按照市場經濟的理論,這個領域也充滿了“市場失靈”;其二,衛生領域至少有80%的資源掌握在政府和裙帶關系手里,這樣的經濟叫市場經濟? 但醫改前面20年走過的路,就是一條奔向市場化的道路。而市場經濟規律是沒有道德可言的,都建立在追求更高利潤的前提上。可想而知,如果在政府資源沒有放開、“市場失靈”的前提下貿然實行市場經濟,毛澤東所擔心的“資本與權力的結合”就會出現,政府就會缺少社會公正的價值觀和有效的政府管理。 因此,當經濟增長的成果僅為某些社會階層獨享時,不管增長的速度有多快,它都不可能改善全社會的公共福利狀況,只會加劇社會的兩極分化。 在付出了巨大的代價后,9月初,衛生部相關官員透露,新的醫改方案已經“幾易其稿”,草案已提交到國務院。雖然新方案將做如何規定目前還不得而知,但是,從近期衛生部官員和業界專家的討論來看,重新強調醫療服務的公益性、公平性將是其中的主要方向。 醫改有望歸位,也需要歸位。 更多精彩評論,更多傳媒視點,更多傳媒人風采,盡在新浪財經新評談欄目,歡迎訪問新浪財經新評談欄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