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經縱橫新浪首頁 > 財經縱橫 > 經濟時評 > 正文
 

巫繼學:究竟該如何看中國外貿依存度世界最高


http://whmsebhyy.com 2005年09月12日 13:20 紅網

  據商務部統計,中國外貿依存度已經達到80%,中國由此成為世界上外貿依存度最高的國家。(2005年9月10日新華網)。此間專家學者幾乎眾口一詞,對如此高的外貿依存度表示極大的擔憂,并明確指出,過大的貿易順差并不一定就是好事。(《中國外貿依存度世界之最,貿易順差過大不是好事》2005年9月10日人民網)

  作為融入經濟全球化重要的標志,中國外貿總額在短短16年的時間里,從1千億美元
增長到1萬億美元,而衡量一國外貿依存度的“進出口總額與同期GDP之比”也一路提升。最終,勤勞而智慧的中國人攀登上外貿依存度之最。一直以來,我們多么企求中國經濟融入世界經濟之中,特別希望世界經濟離不開中國經濟并與其相依相存。然而,一當這一天來到的時候,一當世界經濟擁抱中國經濟的時候,我們有些人特別是專家學者們突然葉公好龍般地產生某種抗體,產生某種不自信。

  我不贊同這種曖昧態度。依我之見,我們應當稱贊中國外貿依存度提升的最新成就,因為它給予了足夠多的令中國人鼓足勇氣與信心的信息。

  第一,它說明世界經濟已經走到了一個新的歷史時期,由于中國加入WTO,世界上人口最多、市場最大、也是最富于朝氣的經濟地區,已成為世界市場的重要供應商。它的重要地位可以用這樣一句話概括:世界離不開中國。

  第二,它在世界范圍再次證明,低價是硬道理。中國商品之所以在世界市場能打出地盤,有千種理由,但最重要的理由是“物美價廉”。當然,這個物美是與價廉相關的物美,這個價廉是與物美相關聯的價謙。幾乎可以說,低價是中國橫掃世界市場的法寶,是任何地區任何膚色任何群體都無法拒絕的。

  第三,它同時表明,

中國經濟在世界經濟格局中也有自己獨特的優勢,也有自己本土的競爭強勢。任何國家都不可能一手遮天,都不可能占完市場的風光,都不可能窮盡優勢而永遠獨尊。中國作為一個發展中的國家,也證明了后發依然會有優勢。

  第四,它表明中國的經濟文化,正在成為世界經濟文化的一個不可或缺的部分。中國的消費品在世界范圍流通,進入世界各國千家萬戶,也將中國的文化隨著商品帶進各國千千萬萬個家庭。這種通過消費而潛移默化的作用,我們切不可低估。我們仿佛已經聽到,某個國家的消費者在說,我喜歡中國制造的鞋,我喜歡中國制造的體恤,我喜歡中國制造的家電,如此等等。

  第五,它表明中國作為一個和平崛起的國家,完全有能力有智慧把自己建成一個經濟大國、經濟強國。我們沒有罪孽的販奴史,我們沒有恥辱的殖民地史,我們更沒有罪惡的戰爭掠奪史,我們正在經歷的是文明、和平的經濟發展歷程。

  在大約200年前,英國資產階級古典經濟學家大衛•李嘉圖在其名著《政治經濟學及賦稅原理》中首次提出國際比較成本學說,這一般地被認為是國際貿易的理論基礎。盡管這一學說也遭遇過非議,但它的真理意義是毋庸置疑的。應該說,中國經濟能夠在不長的時間內為世界經濟所依存,是李嘉圖理論的新的證明。

  不錯,由于中國對外貿易的迅速發展,也帶來了許多問題與麻煩。與美國的貿易摩擦,中國鞋在俄羅斯遭遇狙擊,中國

紡織品也同樣在歐洲面臨過不測,然而,這只是成長中的問題與麻煩。一個國家的經濟,從封閉到開放,必然要遇到經濟交往中的諸多問題。我想,不必驚慌,不必郁悶,更不必后退。

  在一個既定的世界經濟格局中,在一個利潤分配相對均衡的體系中,有一個新要素加入,必然要引起整個格局,整個體系的震蕩與調整,更何況中國作為世界經濟第四大國,以其巨大的商品流沖擊著世界經濟。不震蕩才是怪事,不引起主要經濟大國的抵御才是怪事。試想想,從1980年到2001年,美國、日本、印度、德國的外貿依存度大體穩定在14%至20%之間。而中國從上世紀80年代初期的15%左右的外貿依存度一路竄升。這些國家沒有想法,可能嗎?

  回顧經濟史,連續不斷的世界經濟貿易大戰,從來也沒有停止過。中國目前遇到的麻煩,只是一個小小的開端,一個短短的序曲,貿易大戰的正劇正在開唱。沒有這個心理準備,把世界經濟貿易想象得如同唐伯虎點秋香,羅官歐與朱利葉式的曲折甜蜜與冷暖溫馨,恐怕是太過于想象的浪漫。

  (稿源:紅網)

  (作者:巫繼學)

  更多精彩評論,更多傳媒視點,更多傳媒人風采,盡在新浪財經新評談欄目,歡迎訪問新浪財經新評談欄目。


發表評論

愛問(iAsk.com) 貿易相關網頁共約12,400,000篇。


評論】【談股論金】【收藏此頁】【股票時時看】【 】【多種方式看新聞】【打印】【關閉


新浪網財經縱橫網友意見留言板 電話:010-82628888-5174   歡迎批評指正

新浪簡介 | About Sina | 廣告服務 | 聯系我們 | 招聘信息 | 網站律師 | SINA English | 會員注冊 | 產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權所有 新浪網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網絡帶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