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餅管制與市場經濟的邏輯 | |||||||||
---|---|---|---|---|---|---|---|---|---|
http://whmsebhyy.com 2005年09月11日 12:41 經濟觀察報 | |||||||||
中秋一年一度,年年都能聽到對“天價月餅”的口誅筆伐,可“天價月餅”從來就沒有消失,也沒有哪一個部門會出來管月餅的價格,因為,無論月餅價格有多高,無論月餅市場有多么畸形,終究是一樁一個愿打,一個愿挨的市場交易。 但今年出現了一件讓人驚訝的事情。不久前,國家發改委、商務部、工商總局、質檢總局聯合下發公告,對月餅價格、質量、包裝及搭售等有關事項做出了規定。公告指出:
一直以來,月餅市場是放開的,完全由競爭形成,并不由政府來制定價格,四部委為什么還要發布這樣一份聯合公告?——盡管公告本身沒有設定處罰,但人們還是從中感覺到了管制的意味。 這份公告的出臺,似乎是遵循了這樣一種邏輯:廠家競售“天價月餅”,是賺取超額利潤的非誠信、不道德的商業行為;消費者購買“天價月餅”,容易造成奢侈浪費的不良社會風氣,而且有可能生成為一種新的腐敗形式,因此,政府應該出面干預、規范,制止價格虛高,防止腐敗滋生。 不過,月餅終究是一種商品,它可以用來吃,也可以用來作為禮品。如果我們承認月餅的商品屬性,就沒有理由不允許其搭售其它商品。市場上對某種商品的供給和需求,決定了這種商品的價格,價格則指引家庭和企業作出購買與銷售決策。作為自主負責的市場行為主體,生產廠家通過捆綁銷售提高月餅的套裝價格,只是一種需求與供給間的正常關系,是市場機制作用的結果。 有人會說,那些搭售金銀珠寶的“天價月餅”,的確正在成為腐敗的工具了呀,正在妨害公眾的利益呀,市場已經不能公正地配置資源了呀。可是按照這種邏輯,市場上的所有商品都可以成為腐敗的工具,比如住房、汽車、教育、股票,腐敗形式可謂多種多樣、層出不窮,難道我們還要對所有商品進行干預和管制嗎? 我們認為,“天價月餅”的確可能成為腐敗工具,但責不在“天價月餅”。月餅就是月餅,月餅本無意識,月餅本身不是腐敗,腐敗的責任不在月餅。同樣,我們也不能把因為月餅產生腐敗的責任,推到市場經濟頭上,就如同我們不能因為有人在高爾夫球場達成暗箱交易,就讓一項原本健康的運動背上黑鍋。腐敗的源頭,在于權力的資本化,如果我們不能從源頭上防止腐敗,而只是對月餅市場進行禁止性管制,必然導致市場扭曲和效率損失。 問題是,這種“天價月餅”式的推導方法,正在深刻地影響著一些人對市場化改革進程的判斷。比如顧雛軍“倒掉”之后,比如在有關學者斷言醫改失敗之后,社會上出現了一些懷疑改革、反對市場化的思潮。改革中出現了問題,遇到了難關,本來是一個矯正改革偏差、搞好配套改革的最好機會,但若因此呼吁“體制復歸”,并不是一個理性選擇。 我們并非沒有經歷過這樣的反復:市場出現問題,政府就加強管制,到后來發現,管制比市場還糟糕,就再次回到市場。我們在遇到問題的時候,往往陷入到不是進就是退的思維泥淖,這樣的市場化改革,自然不會一帆風順。 月餅管制顯然有悖于市場經濟的基本邏輯。 更多精彩評論,更多傳媒視點,更多傳媒人風采,盡在新浪財經新評談欄目,歡迎訪問新浪財經新評談欄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