巨額貿易順差暗藏經濟運行風險 | |||||||||
---|---|---|---|---|---|---|---|---|---|
http://whmsebhyy.com 2005年09月10日 12:27 中國經營報 | |||||||||
作者:劉曉午 來源:中國經營報 9月6日,美元兌人民幣開盤報8.0916,收于8.0913,連續四天下跌。當日盤中最低為8.0912,創出自7月21日人民幣重估以來的盤中新低。受其影響,歐元、日元和港幣兌人民幣全面走低。
“人民幣走高與我國持續增長的貿易順差有關。貿易順差增長提高人民幣升值預期,市場也放大了這一預期。”國家發改委宏觀研究院對外經濟所貿易室主任劉旭說。 國家信息中心預測部首席分析師祝寶良認為,目前的巨額貿易順差進一步加大了中國經濟對外依賴度,給未來的經濟運行帶來一定的風險與壓力。 順差不會突破千億美元 中國似乎正在進入一個順差時代。從1994年起的11年間,中國連續出現貿易順差,并逐步擴大。僅2005年1月~7月的順差就刷新年度最高紀錄,累計貿易順差達到500億美元。外資機構驚呼:今年中國貿易順差將突破1000億美元大關。 “由于下半年是出口旺季,我們預測全年順差至少在700億美元。”國家信息中心財金處王遠鴻處長說。王遠鴻是國家信息中心宏觀經濟監測預警課題組負責人之一,這個課題組日前發布的報告稱:下半年中國外貿出口、進口增速分別在22%和18%左右,順差將超過300億美元以上。 劉旭預計今年的貿易順差將達到800億美元左右。商務部研究院外資部主任金伯生也認為順差不會突破1000億美元,他說:“宏觀調控已經基本到位,今年又是‘十五計劃’最后一年,所以我判斷投資增速會恢復,內需將擴大,這將拉動下半年的進口;上半年出口的爆發性增長不會再出現;由于基數原因,下半年出口增速會放緩。” 與國內學者謹慎預測中國貿易順差比較,外資研究機構紛紛唱高中國貿易順差。國際經濟研究院高級院士拉迪預測,今年中國貿易順差將達到1000億~1100億美元。美國制造商聯盟預測,中國貿易順差可能從去年的320億美元激增至1400億美元。但種種跡象顯示,外資機構商業目的性較強,有夸大之嫌。那些極力渲染中國貿易順差井噴的美國制造商業聯盟的成員大多與中國制造企業存在直接競爭。此前他們也一直在宣揚人民幣匯率被嚴重低估。 順差將從高位回落 從去年上半年的68億美元逆差到今年上半年的396億美元順差,劉旭認為今年上半年貿易順差的迅速增長有其特殊原因。“一是宏觀調控下,國內需求下降導致對能源、原材料及機電產品進口的減少;二是在人民幣升值預期下,許多廠商提前出口。如中國紡織品對歐盟的出口已經開始占用2006年的配額。”劉旭說。 劉旭表示,今年的貿易順差將對宏觀經濟產生一些負面影響。這將進一步增加外匯儲備,給人民幣升值造成更大壓力;這么多外匯儲備又流回美國,購買美國國債,使用效率不高。而且,巨額順差還將招致更多國際間貿易磨擦。 “今年的貿易順差是一個高點,未來一段時期內,貿易順差會從高點回落。”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對外經濟部部長張小濟說。他分析說,一是國內經濟將保持持續健康的增長,需求旺盛,因而進口會增長;二是人民幣升值將在一定程度上刺激進口,減緩出口;三是油價高企會增加原油進口量。 “30%的出口增幅是不可持續的。國際貿易磨擦、國內要素成本提高將限制加工制造業的出口。中國出口企業面臨嚴峻的挑戰,要追求效益出口,而不是數量出口。”劉旭補充道。 出口導向轉型大國經濟 不過,我們也要辯證地看待當前的貿易順差。“必須把中國放在全球化和產業轉移的高度來看待這一問題。中國作為勞動力、資源相對便宜的國家,吸引了跨國公司持續的投資,外商直接投資(FDI)成為中國出口的主要源動力。所以我國自主品牌的出口不是多了,而是少了。關鍵是要轉變出口增長方式。” 張小濟部長說。 在經過本輪經濟增長后,中國正在進入工業化的一個新階段。一個重要標志就是生產要素價格的全面上漲。出口導向型經濟戰略的弊端也暴露無遺。在高油價與人民幣升值預期之下,勞動力、資金和環境資源價格生產要素都將全面上升,并導致出口加工制造業的利潤率持續下降。 這種預期已經對外商投資者產生影響。與貿易順差持續增長的同時,我國上半年FDI增速增幅首次回落。上半年我國實際使用外資金額達285.63億美元,同比下降了3.2%。由于外資占中國出口的主導力量,未來幾年時間內,如果FDI持續回落,中國出口也將回落。 “如果下半年出口放緩,GDP增速就會下滑,相應會帶來就業、稅收等一系列問題。” 張小濟部長說。 國家信息中心預測部首席分析師祝寶良也認為,目前的巨額貿易順差進一步加大了中國經濟對外依賴度,給未來的經濟運行帶來一定的風險與壓力。“上半年出口猛增推動了經濟增長,這表明外需成為上半年經濟主要動力。在投資增速下降,消費增長不快的情況下,如果出口增速下滑會造成經濟下行。” 高順差下的宏觀經濟運行風險似乎就在眼前。在經過一年多對投資過熱的調控后,經濟景氣值在上半年開始超過最高點,投資增速、投資利潤率開始下跌。但由于社會保障體系的不健全,國內消費市場暫時還難以快速啟動。 “這就要求中國經濟應該由以出口導向的外向經濟向以內需拉動為主的大國經濟轉型。”劉旭說。 更多精彩評論,更多傳媒視點,更多傳媒人風采,盡在新浪財經新評談欄目,歡迎訪問新浪財經新評談欄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