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蒙:吳敬璉的呼吁到底代表了哪些另類的聲音 | |||||||||
---|---|---|---|---|---|---|---|---|---|
http://whmsebhyy.com 2005年09月09日 10:09 新浪財經 | |||||||||
名人就是不同凡響。 日前,在剛閉幕的“21世紀論壇”上,吳敬璉一番呼吁又一次招徠眼球。 “21世紀論壇”是由全國政協發起并舉辦的大型國際會議,從八屆全國政協開始,每屆政協舉辦一次,曾分別于1996年、2000年舉辦過主題為“展望21世紀的亞洲與中國”、“
為把研討引向深入,本次“論壇”設立了等7個專題。吳敬璉代表“轉變經濟增長方式”專題討論組做總結發言時說:專家一致呼吁,希望未來五年中,政府職能加快轉變以保證經濟增長方式的轉變,進而實現可持續增長。并一再強調“政府在行使職能上存在的越位、缺位和不到位的問題引起了與會專家的高度關注。”說來話去——不論是“專家一致呼吁”,還是“專家高度關注”,事實上都是吳敬璉觀點。 國研中心的陳清泰認為,改革開放以來,經濟增長周期與政府換屆一直保持著明顯的相關性,說明政府主導經濟增長的狀況沒有根本轉變。“如果政府試圖繼續維持主導經濟增長的地位,那么這種高速度、低效率的局面就無法扭轉。”隨之,發改委常修澤表示,中央從1995年就要轉變經濟增長方式,但“久轉而無根本效果”,根源之一就是政府主導型的經濟發展模式。要轉變經濟增長方式,應該首先扭轉這種政府主導型模式,而不僅是把改革政府自身管理體制作為改革重點。議來論去,論題由“轉變經濟增長方式”變成了“扭轉政府主導型模式”,“政府職能”、“政府主導”等等好似成了轉變增長方式的“大敵”。 俗話說:吃水不忘挖井人。 自建國乃至改革開放以來,中國經濟所取得的成就沒哪一頁能離得開“政府職能”、“政府主導”,這是有目共睹的事實。諾貝爾經濟學獎獲得者邁克爾·斯彭斯教授撰文指出:中國人口逾10億,經濟發展模式獨一無二。自1978年實行社會主義市場經濟以來,中國一直以驚人速度增長。迄2001年,其實質人均GDP平均年增長率達8.1%,不少經濟學家曾質疑這些數據的準確性,我的答案是,即使數據存在一定程度的誤差,中國經濟增長驚人的事實是不會改變的。我們從未見過像中國那樣規模龐大的經濟體,在一段長時間內以如此強勁的步調增長。中國經濟改革開始時,城市收入遠高于農村,上世紀80年代中期,城市收入一度跌至約相當于農村收入的1.5倍,接著在這個水平停滯一段時間,后來中國制造業起飛,農村與城市收入差距再度被拉開,不少學者對中國的社會凝聚力感到憂慮,我認為中國政府將竭盡全力扭轉此一情況,因為一個國家的政治凝聚力源于社會凝聚力。 在此,我們也可以看到,在外人稱贊中國經濟成就的時候,總是忘不了提及中國政府。可見,對于一個人口逾10億,發展和收入均不平衡,正在經歷社會、經濟、文化轉型的國度來講,“政府職能”和“政府主導”是核心,決不能淡化或漠視!叫人不解的是,吳敬璉等先生們在抒發呼吁和見解后,弄個“言者無罪”溜之大吉,并沒就問題祭出什么高招。 俗話說:逃了和尚,逃不了廟。吳敬璉等倡導的“政府化”,會帶來怎樣的后果呢? 就經濟發展模式而言,拉美模式便值得借鑒。在拉美一些樣板國家近年頻頻出事之后,關于拉美模式的爭論漸漸集中到一個問題上,那就是新自由主義問題,即新自由主義給拉美帶來的到底是繁榮還是災難,新自由主義模式到底適不適用于拉美?尤其在2001年底阿根廷爆發了一場經濟、政治、社會的全方位危機后,關于拉美新自由主義模式的爭論更是空前激烈。19世紀末20世紀初,阿根廷是“世界的糧倉和肉庫”,布宜諾斯艾利斯被譽為南美的巴黎。那時,阿根廷已經躋身于世界10大富國行列,人均GDP甚至高于當時的德國和法國。從1991年到1998年(除1995年外),阿根廷的GDP都是正增長,直到2001年底危機爆發前,阿根廷的人均年收入已達到8000美元。但從1999年開始,阿根廷經濟就不斷暴露出種種敗績。雖經此后幾屆政府的努力,但仍然難挽狂瀾于既倒,全方位的國家危機終于爆發,多年的經濟成就毀于一旦。隨著比索大幅貶值,阿根廷人均年收入跌到2000美元左右,生活水平大幅下降。 究其原由,普遍認為阿根廷危機的根子在于新自由主義模式。90年代,拉美許多國家廣泛推行新自由主義政策是抹殺不掉的事實。一方面,這是基于一些西方大國的“推銷”,另一方面,這是基于新自由主義曾經在一些西方國家獲得成功。這種放任自流的經濟發展模式,使阿根廷民族工業喪失了國際競爭力,政府喪失了對國民經濟的宏觀調控能力,從而不斷加劇了貧富差距,激化了社會矛盾。不僅于此,除搬經濟發展模式,許多發展中國家對西方的政治模式也予以照搬,結果是畫虎不成反類犬,美特色的民主也是例子。 以史為鑒,以鄰為戒。拉美化的“自由”決不能在中國重演! 話說過來,在中國“轉變經濟增長方式”的過程中,“政府職能”、“政府主導”必須改進,但不能搞什么莫名其妙的“加快轉變”。如溫家寶總理在“論壇”上所云:我們對中國未來的發展充滿信心。我們在實踐中積累了正反兩個方面的經驗,找到了一條適合中國國情的發展道路,將著力抓好以下重點任務——第一,立足于擴大國內需求推動發展;第二,加快推進經濟結構戰略性調整和增長方式轉變;第三,顯著提高科技自主創新能力;第四,把教育放在優先發展的戰略地位;第五,更加重視加強和諧社會建設。 最后,溫總理信心豪邁地表示:中國是大家庭中的一員,愿意為可持續發展作出應有的貢獻。這次會議的召開,為我們學習和借鑒國際經驗提供了機會。讓我們廣泛交流,加深了解,擴大共識,加強合作,共創人類社會美好的明天。 美好明天需要大家共同創造。 不知吳敬璉的“呼吁”————到底代表了哪些另類的聲音? 更多精彩評論,更多傳媒視點,更多傳媒人風采,盡在新浪財經新評談欄目,歡迎訪問新浪財經新評談欄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