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肯定律失靈 必須重新審視經濟增長的正當性 | |||||||||
---|---|---|---|---|---|---|---|---|---|
http://whmsebhyy.com 2005年09月08日 09:11 中國經濟時報 | |||||||||
童大煥 經濟增長了,就業率就提高了。這是世界各國的普遍規律。“經濟增長速度快,就業崗位增加,就業水平高,失業率低;反之,就業水平低,失業率高。”這是美國著名經濟學家阿瑟·奧肯于1962年提出的著名的“奧肯定律”。然而,這條規律如今在中國似乎不靈了,當中國正在為經濟增長歡呼時,卻發現失業率也在增長。(2005年9月5日《中國經濟周
國家統計局公布的數據顯示,1985-1990年,全國GDP年平均增長率為7.89%,同期就業人口平均增長率為2.61%;1991-1995年,全國GDP平均增長率為11.56%,同期就業人口年增長率為1.23%;1996-1999年,全國GDP年平均增長率為8.30%,同期就業人口年平均增長率為0.96%。今年上半年,我國經濟增長速度為9.5%,而與此同時,登記失業率亦然居高不下。可見,我國就業增長率并沒有隨GDP增長率同步增長,反而出現較大幅度降低現象。被國內外實踐普遍證明的“奧肯定律”,為何在中國“失靈”? 有人說,悖論來自結構調整。國內很多地方在經濟快速增長同時,都在不斷優化產業結構,資金、技術密集性企業替代了傳統勞動密集型企業。 我認為這個理由站不住。經濟結構調整是任何國家和地區的經濟發展都必經的過程,為什么人家在這個過程中不會出現“奧肯定律悖論”,獨獨在中國出現悖論?這是一個必須回答的問題。按正常規律,資金和技術密集型產業替代傳統的勞動密集型產業,必然會促進另一種勞動密集型產業——第三產業的發展。然而在中國卻沒有。它只有兩種合理的解釋:一是雖然經濟增長了,但老百姓的收入并沒有隨之水漲船高,甚至有可能處于相對被剝奪狀態,于是內需無法啟動,第三產業發展不起來;二是第三產業雖有發展,但是第三產業的勞動條件和勞工權益太差,勞工們做牛做馬一個人干了N個人的活,勞動密集型產業變成了“工時超長型產業”,自然吸納不了太多的員工。 這兩方面的原因都有,而且互相因果。 前者就以農民工為例,他們的低工資在全世界都是出了名的,甚至有十年不見漲工資的提法。不僅工資低,而且常常不兌現,所謂拖欠一千億元,誰知道什么時候拿得回來。《中國青年報》曾報道說,如果真要討回這一千億元,農民工付出的代價將是三千億元!前幾天北京東陶有限公司一些外來務工人員多次要求同工同酬勞,未果(《新京報》2005年9月3日);這幾天王斌余討薪未果,還到遭到污蔑、侮辱和毆打,情急之下連殺四人重傷一人而被判死刑,引發社會的巨大同情,有法學家站出來在媒體上為其公開辯護(《新京報》9月7日),有自稱是法官的人士在網絡上緊急呼吁展開拯救王斌余的大行動;同時,還有充分的資料表明,在經濟增長過程中,國民工資總額占GDP的比重逐年下降,而稅收占GDP比重逐年上升,這幾年政府稅收是國民工資總額的2至3倍,說明權力和金錢已經出現“強強聯手”,普通勞動階層卻處于被相對剝奪狀態;即使在并不富余的工資里,教育、醫療、住房保障的缺失和相關領域的部門私利化又在無情地掏空普通百姓的腰包;此外,很多地方片面追求經濟增長帶來的環境破壞和污染,由此導致的經濟和健康成本,也只能由當地百姓承擔。 至于勞動條件和勞工權益,國家勞動和社會保障部2004年完成的一項大型調查19萬份問卷表明,在中國城市當中,所有行業中從業人員的工作時間都超出了每周工作40個小時的法律規定,每周平均工作48.16個小時。其中,工作時間超時最嚴重的前六個行業分別是:批發和零售業,每周工作時間達57.09個小時,列第一位;其次是住宿和餐飲業,為55.85個小時;居民服務和其他服務業列第三位,為52.33個小時;租賃和商務服務列第四位,為49.50個小時;建筑業和交通運輸業列第五位,為48.93個小時;倉儲和郵政業列第六位,為48.74個小時。這一調查報告同時顯示,大部分勞動者并沒有得到應有的或足額的加班費。 中央黨校吳忠民教授認為,這種現象產生了十分有害的負面影響:既大面積地損害了勞動者的基本權利,也限制了正常的就業機會增加,并損害了民生狀況,進而降低了經濟發展的內需拉動力。經過測算,吳忠民教授指出:改善勞動條件可以大幅度增加就業機會,按照最為保守的估計,用不長的一段時間,中國可以通過改善勞動條件增加4000萬個以上的就業機會。 以往,各級政府官員往往有一個不切實際的幻想,認為經濟增長可以一俊遮百丑,只要經濟增長了,社會上的許多矛盾和問題都會迎刃而解。于是不惜一切代價招商引資,不惜一切代價維護資本利益。 現在,我們必須重新審視經濟增長的目的和正當性問題。經濟增長是為了增進民眾福利,還是GDP和稅收的數字攀升?經濟增長使人與自然、人與人更和諧,還是有意無意地加劇了貧富差距以及人與資源、環境、人與社會的緊張對立?如果是前者,經濟增長的正當性問題就得到了解決;如果是后者,那樣的經濟增長就是不正當的,非正義的。那樣的經濟增長,不僅不能解決社會發展中遇到的任何問題,反而會制造出更多的環境問題、經濟問題、社會問題乃至政治問題。 更多精彩評論,更多傳媒視點,更多傳媒人風采,盡在新浪財經新評談欄目,歡迎訪問新浪財經新評談欄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