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經縱橫新浪首頁 > 財經縱橫 > 經濟時評 > 正文
 

莫讓敦煌成為第二個古樓蘭


http://whmsebhyy.com 2005年09月07日 14:04 人民政協報

  敦煌曾是個水草豐美的綠洲,千年來人們在這里利用自然創造了偉大的文明。但是發展到今天,人與自然之間的平衡正在被打破。有專家斷言,若不加強對生態環境的治理,50年后,敦煌將成為第二個樓蘭。

  張春莉

  月牙泉的警示 

  出敦煌市區向南5公里,就是鳴沙山月牙泉國家級風景名勝區。形狀酷似一彎新月的月牙泉四面被鳴沙山環抱,“沙水共生、山泉共處”,構成了舉世聞名的“沙漠奇觀”。2100年來滄桑變幻,黃沙掩埋了多少曾經的輝煌,卻從未侵襲過這潭清泉。然而從上世紀70年代開始,一直平穩的月牙泉水位逐漸下降,到了90年代,月牙泉水面已經大面積萎縮,泉底已清晰可見!

  如今,月牙泉正在接受“輸液”:從鳴沙山東北一側,利用抽水泵管,將河水引入地勢較高的水塘內,再通過面積約10畝的水塘向月牙泉慢慢滲水,以避免其干涸的厄運! 

  談到為月牙泉“輸液”,鳴沙山月牙泉管理處主任范存對記者很無奈地表示:這實在是迫不得已之舉。月牙泉的遭遇是整個大環境內生態惡化的縮影,只有敦煌地下水位回升了,月牙泉才不會干涸!

  根據1960年的數據,月牙泉平均水深是4—5米,最深處達7.5米,而在后來的40年里,月牙泉水位逐年下降。到了1999年,月牙泉泉底已經露出水面,平均水深已經低至0.4米。在月牙泉中曾生長著鐵背魚和七星草,傳說中服用鐵背魚能長生不老,而七星草則能催生治病,它們與鳴沙山上的五色沙合稱為月牙泉三寶,而如今再也尋不見鐵背魚和七星草的蹤影了!

  面對月牙泉水位不斷下降的情況,敦煌市政府委托原地礦部蘭州水文地質工程中心正式展開科學研究工作,探尋月牙泉的形成條件以及泉湖水位下降的真正原因! 

  甘肅省地質環境監測院高級工程師楊俊倉說:“月牙泉的水和整個敦煌盆地的地下水是一個系統,這一個系統主要是來自黨河,黨河地表水滲入地下。為什么說月牙泉現在有著下降的趨勢,就是因為敦煌的母親河——黨河上游修了水庫以后地下水的補給來源基本上斷了!薄 

  1969年,敦煌市在黨河河口處建起了水庫。2000年,黨河澆灌的耕地28萬畝。敦煌市水務局副局長馬玉成說:“月牙泉的水位下降,是整個敦煌盆地地下水下降的一個縮影。” 

  缺水加大保護生態難度 

  除了黨河之外,敦煌城西的疏勒河也曾是敦煌至關重要的水源。然而由于上游修建了水庫和堤壩,敦煌境內的疏勒河于1960年斷流。水源減少了,而用水量卻在快速增加著!

  上個世紀50年代,敦煌只有近4萬人口,13萬畝耕地,2000年,敦煌人口已經達到18.7萬多,人均耕地面積接近30畝。人口和耕地面積的飛速增長致使水資源不堪重負。河水再也不能滿足農田灌溉的需要,人們不得不越來越多的開采地下水。2003年,全市機井已達1460眼。  

  據敦煌市水務局副局長馬玉成透露,敦煌目前每年缺水將近8000萬立方米,其中農業上缺口3000萬立方米,生態用水上缺口是5000萬立方米!

  敦煌市副市長張平說:“缺水加大了敦煌發展經濟和保護生態的難度。在這方面,敦煌與民勤有很多共同之處。”地處石羊河流域最下游的民勤,本是河西走廊延伸到巴丹吉林和騰格里兩大沙漠腹地的一片綠洲。近二十年來,綠洲東、西、北三面不斷被流沙吞噬,已由過去的阻沙天塹變為沙塵源頭。多年來,通過大規模治沙造林、興修水利,民勤局部環境有所改善,但生態惡化的整體趨勢并沒有得到根本性扭轉。 

  民勤縣水利局局長焦多才對記者說:“民勤是西北風沙線上的一座橋頭堡,阻隔著兩大沙漠的合攏。民勤綠洲的存亡,關系著河西走廊的生態安全。一旦民勤失守,就會危及武威、金昌,整個河西走廊將被截斷。”甘肅省眼下正為保住這塊綠洲而殫精竭慮。

  由森林茂密到生態失衡 

  據歷史記載,敦煌早在距今約4000多年前的舜禹上古時期就有人類先民在這里繁衍生息,夏、商、周時期的羌戎居此從事耕牧養殖。在漢唐時期,敦煌森林茂密,林草資源豐富,東、西、北湖及南山一帶都有數百公里胡楊、紅柳和蘆葦,“風吹草低見牛羊”即是當時的真實寫照;祁連山雪水豐富,大小河流縱橫,湖泊遍布,疏勒河和黨河是敦煌的生命線,設立玉門關即是因為其北憑疏勒河,南接陽關的緣故!

  又據史料記載,清雍正七年(1729年),陜甘總督、撫西大將岳忠琪用兵新疆哈密,率兵卒開拓疏勒河上游之水,加大水量后,通行舟船而運送軍糧。西漢至唐代時期的敦煌郡曾管轄2―9縣,人口最多時達10萬余人,而且因絲綢之路形成了華戎交匯的大都會和中西文化交流的中心,足見當時敦煌經濟繁榮,生態環境優良,五谷豐登,人民安居樂業……  

  “然而,這座在過去兩千多年的歷史長河中,曾為中外人民的友好往來和東西方文化的交流建立了輝煌的功績;今天又以保存著豐富燦爛的古代文化遺存而矚目于世、鑲嵌在大漠戈壁中的璀璨明珠,卻面臨著重蹈古樓蘭神秘消失覆轍的嚴重環境惡化危機!”敦煌市副市長劉永革日前向記者呼吁!

  據敦煌市有關部門統計,全市目前現有水資源總量為4.55億立方米,水資源年凈補給量為1.99億立方米,年消耗量為2.04億立方米,補排均衡差為-500萬立方米。1975年至2001年的26年間,敦煌地下水位共下降了10.77米,平均每年下降0.414米。 

  地下水位的持續下降,帶來了眾多生態問題。劉永革介紹,上世紀五六十年代,敦煌境內的東湖、西湖、北湖一帶分布著354萬畝天然植被,紅柳、胡楊等喬灌木生長極為茂盛;綠洲農區面積為114萬畝。自疏勒河斷流后,敦煌西部綠洲的植被大量死亡,喬灌木面積近50年來由219萬畝下降到130多萬畝。原來分布于農區的22個較大湖泊,現在已見不著蹤跡了!

  統計資料進一步顯示,敦煌市生態環境惡化還具體表現在: 

  ———草場退化嚴重。根據甘肅省草原隊1965年4月調查,敦煌可利用的草場總面積有576萬畝,總載畜量為11.66萬羊單位,而現在全市可利用草場只有135萬畝,減少了77%;載畜量5萬羊單位,減少了57%,現存的草場均已成為沙化和鹽漬化草場; 

  ———濕地不斷萎縮。建國初期敦煌共有濕地375萬畝,現存只有270萬畝,面積減少了28%,平均每年減少2萬畝;綠洲區內的1萬余畝咸水湖和1000余畝淡水湖現80%已不復存在,月牙泉即將成為其中之一; 

  ———土地沙化嚴重。由于森林植被減少,濕地萎縮,湖澤消失,全市現有50余萬畝土地出現沙化。據統計,自1994年以來,敦煌綠洲區外圍沙化面積增加了20萬畝,平均每年增加近2萬畝,沙漠向前推進3―4米; 

  ———地下水位持續下降。上世紀60年代初期,月牙泉水域面積22畝,水深7米,至1998年水域面積僅存6畝,經1998年淘泉清淤,目前水域面積也只有8.5畝; 

  ———自然災害危害加劇。隨著生態環境的惡化,敦煌大風及沙塵暴強度增大,危害加劇。1996年5月29日―30日的大風、強沙塵暴天氣持續10小時40分,沙塵暴持續7小時40分,最大風速27米/秒,最小能見度小于100米;2002年5月5日的大風、沙塵暴天氣,大風、沙塵暴持續23分鐘,最大風速25米/秒,最小能見度為零。每次大風、沙塵暴天氣對工農業生產及城鄉居民生活均造成巨大經濟損失; 

  ———尤其是農業土壤的水分環境顯著惡化,棉花、小麥全生育期從上世紀70年代的澆灌2次到現在要澆灌5、6次水還呈現旱情,耕地保肥能力差,板結嚴重,農業生態系統內病蟲害日趨加重; 

  ……  

  國內一些生態專家在敦煌西部考察后斷言,如果這一地區再沒有地表徑流,地下水再沒有補給來源,再過50年,敦煌西部河西走廊最大的濕地草場灣腰墩草場將變成干灘。 

  緣何生態會惡化? 

  緣何一個昔日水草豐美、牛羊滿坡的繁茂綠洲會日漸萎縮,呈現沙進人退、生態失衡的生存危機?問題的主要成因在哪里? 

  記者從敦煌市提供的最新資料發現,導致其生態環境惡化的主要因素是水生態環境失衡、地下水位的持續下降。而造成水資源短缺和生態環境惡化的根源除資源性缺水和全球氣候變化等自然因素外,主要是人為因素!

  首先,人口的急速增加、耕地面積的大量拓展和建壩截流,最終導致敦煌綠洲賴以生存的疏勒河、黨河和塔里木河干涸斷流多年!

  與1949年相比,敦煌市人口由3.6萬人增加到18萬人,農田灌溉面積由13.4萬畝增加到36.15萬畝;隨著旅游產業的發展,每年來敦煌旅游的中外游客在60萬人次以上,而且有逐年增長的趨勢。受利益趨動,近年來無計劃開荒、無組織移民、無節制放牧的現象十分突出,超過了環境的承載能力,破壞了天然植被。敦煌外圍及綠洲區由于沒有了地表徑流,地下水位持續下降,“綠色屏障”受到嚴重威脅,沙進人退,生態環境問題日益凸現!

  其次,綠洲區節水工程的實施和超量開采地下水,致使地下水補排失衡,地下水位急劇下降。上世紀70年代以來,敦煌先后建成黨河水庫及小型塘壩3座。與50年代相比,渠系水的利用率由33%提高到60.2%,灌溉水的利用率由30%提高到57.8%。水資源利用率的提高減少了對地下水的滲漏補給。 

  再次,工農業用水量的增加亦在危及敦煌綠洲的安全。近20年來,敦煌市水井數量大增,目前已有農用水井2534眼,每年開采地下水量達4123萬立方米。加上青海石油管理局每年提取地下水約300萬立方米,敦煌綠洲地下水用量已超出上世紀80年代初甘肅省水利部門提出的年最大提引地下水限額的40%。 

  上述行為種種,更加劇了水資源的供需矛盾,導致了敦煌目前沙進人退、生態環境日趨惡化的失衡局面。 

  中國科學院寒區旱區環境與工程研究所研究員楊根生等8位專家最近聯合完成的一篇論文,在對我國惟一一條從東向西流向的內陸河疏勒河流域實地調查后分析計算出:疏勒河上游和中游每增加1立方米用水量,下游就要減少0.3立方米地下水。而敦煌正好處在疏勒河流域下游。  

  “誰在下游誰遭殃”,民建甘肅省委日前的一份調研報告再次揭示出:“上游不顧下游,生產不顧生態,造成大范圍生態惡化。” 

  敦煌的出路 

  “敦煌的生態環境問題不盡快解決,敦煌將有可能成為第二個樓蘭古國,世界文化遺產莫高窟和國家級風景名勝區月牙泉也將不復存在。”針對敦煌沙進人退、生態環境日趨惡化的現狀,不少有識之士發出如此呼吁;當地干群更是憂心如焚!

  談到如何做好敦煌市的可持續發展問題,直轄敦煌的酒泉市市委副書記王平,敦煌市市委書記王軍需、副書記雒興明、副市長張平、劉永革等先后向記者介紹說,為了拯救敦煌這顆鑲嵌在大漠戈壁中的璀璨明珠,多年來,敦煌市按照“統籌兼顧,標本兼治,開源與節流并重,保護和建設齊抓”的原則,與社會各界進行了積極的不懈努力!

  在節約用水方面,該市以水資源的承載能力為依據,制定出臺了國民經濟發展規劃,優化城市供水水源配置,減少地下水開采,引用河水凈化后補充居民供水,適當提高生產、生活用水水價,引導、教育、鼓勵城鄉居民節約用水。制定了嚴禁新打機井、嚴禁開荒、嚴禁移民的規定,采取措施逐步關閉現有的1200眼機電井;對近幾年開墾的效益不高的荒地逐步退耕還林還草。并進一步加快了農業結構的戰略性調整,大力發展以葡萄為主的桃、杏、梨、棗等特色高效節水型經濟作物;在棉花、葡萄、瓜菜生產上大力推廣微、噴、滴灌等高效節水技術,把節約的水資源用于生態環境建設,恢復天然植被,豐富和涵養地下水源。

  為加大生態環境保護和建設,該市加快荒漠化治理進程,已封沙育林育草500萬畝;在綠洲周邊地帶和重點風沙口營造農田防護林和防風固沙林,新增森林面積140萬畝,使全市森林覆蓋率由現在的3.25%提高到6%;加快農田防護林建設,對老化、枯死的農田防護林要逐步更新改造,今年已更新和改造453公里,今后每年都要按計劃加快更新改造步伐;充分利用敦煌市獨特的自然環境和豐富的動植物資源優勢,積極爭取建立各類自然保護區。截至目前,敦煌市各類保護區總面積達1161.3萬畝!

  在采取上述“節流”措施的同時,為從根本上解決敦煌水資源緊缺的問題,實現經濟社會的可持續發展,敦煌市還積極地進行了“開源”!

  早在上世紀50年代,當時的敦煌縣政府就提出了“引哈濟黨”———從哈爾騰河引水至黨河的初步設想,并委托甘肅省水利水電勘測設計院對工程進行了踏勘選址,積累了大量的第一手材料。經過多年的呼吁、努力,目前,編制成形的《引哈濟黨工程項目建議書》倍受各界關注!盀槎鼗偷慕洕俅悟v飛,為保護月牙泉,造福于子孫后代,為敦煌農業的長期發展,我們建議應盡快考察論證、啟動‘引哈濟黨’工程。”在《關于引哈濟黨工程上馬建設》的建議中,楊生海、費寶根、趙毅等近百名市

人大代表、政協委員共同建議。

  據專家介紹,“引哈濟黨”工程是抑制敦煌地下水位下降,恢復生態植被、最終解決千古奇觀月牙泉水位下降的惟一途徑。作為分管旅游工作的副市長,劉永革比誰都更加關注這項工程,他希望敦煌能早一天走出“喊渴”的困境!

  有關人士認為,由于地域和干旱,敦煌市要量水發展,因地制宜,做到重點治理與限制開發相結合!岸鼗鸵龅缴鷳B環境的徹底好轉,關鍵在于政府的決心和政策落實的力度以及社會各界的關注和廣大人民群眾的擁護支持!

  更多精彩評論,更多傳媒視點,更多傳媒人風采,盡在新浪財經新評談欄目,歡迎訪問新浪財經新評談欄目。


發表評論

愛問(iAsk.com)


評論】【談股論金】【收藏此頁】【股票時時看】【 】【多種方式看新聞】【打印】【關閉


新浪網財經縱橫網友意見留言板 電話:010-82628888-5174   歡迎批評指正

新浪簡介 | About Sina | 廣告服務 | 聯系我們 | 招聘信息 | 網站律師 | SINA English | 會員注冊 | 產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權所有 新浪網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網絡帶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