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上午,北京市部分農村計劃生育獎勵扶助制度在草橋公交車站正式啟動,年滿60且不違反計生政策者每年可獲補600元扶助金。在近5年內,扶助金由市財政安排專項資金支付并納入當年財政預算。今后,將視市與區縣的財力情況,再確定市、區縣財政負擔比例。(據《京華時報》9月4日報道)
計劃生育工作曾被稱為“天下第一難”的工作。由于受封建社會幾千年的傳統觀念的影響,許多農民仍然習慣于養兒防老、傳宗接代,重男輕女、多子多福的思想在農村中依然十分嚴重。尤其是20世紀80年代中后期,一些農民和
政府“對著干”,計劃生育抓得越嚴,農民超生越盛。許多農民為了生男孩或者多生孩子,想盡一切歪招怪招,甚至不惜背井離鄉,為此他們付出了數千元乃至上萬元的罰金。這種情況在西部地區和偏遠農村表現尤甚。這種現實表明,僅僅靠罰款還不足以改變他們的思想觀念。
農民是最講求實際的。這些年,許多實行計劃生育的家庭已經嘗到實實在在的甜頭:家庭負擔較輕,有較多的時間和精力發展家庭經濟和教育子女;而沒有實行計劃生育的家庭普遍負擔重,沒有時間和精力去賺錢,其子女受教育的程度也相對比較低。如果說以前實行計劃生育的好處只體現在“眼前”、體現在年輕時候,那么實行獎勵扶助政策以后,符合條件者每年通過申請可得600元扶助金,直到其生命終結,則可以讓那些響應黨和國家的號召,實行計劃生育的農民再一次受益:從國家政策中看到“將來”,看到長遠的利益,從而大大緩解他們在生產生活和養老方面面臨的實際困難,解除他們的后顧之憂;而對于那些沒有實行計劃生育的農民無疑又是一次觸動:當初超生被罰,現在又得不到政府獎勵,可謂幾頭受損失,太不值得。
俗話說的好,堵不如疏,疏不如導。如果依靠罰款、依靠行政性強制措施還是禁止不了,還不如像北京市那樣采取獎勵扶助、引導的辦法,變“處罰多生”為“獎勵少生”,這是新形勢下進一步加強和改進農村人口和計劃生育工作的需要,它可以從根本上解決農村人口問題,促進農村人口和經濟社會的協調發展。
(稿源:紅網)
(作者:涂豆山)
(編輯:瀟湘行)
更多精彩評論,更多傳媒視點,更多傳媒人風采,盡在新浪財經新評談欄目,歡迎訪問新浪財經新評談欄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