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產業化的始作俑者為什么改弦易轍 | |||||||||
---|---|---|---|---|---|---|---|---|---|
http://whmsebhyy.com 2005年09月05日 09:29 紅網 | |||||||||
亞洲開發銀行北京代表處首席經濟學家湯敏在出席博客網舉辦的“從教育收費看教育改革研討會”時提出,我國目前應該對義務教育實現完全免費;對高校貧困生應免費,并提供部分生活費。(《新京報》9月4日報道) 湯敏先生說,應該對義務教育實現完全免費。其實,義務教育本來就應該是免費教育。如果把上述詞語替換一下,這句話就變成了應該對免費教育實現完全免費。一句同義反復
湯先生提議對高校貧困生免費得到了很多人的贊同,不過這個問題要是認真討論起來遠非這么簡單。實際上,身為亞洲開發銀行北京代表處首席經濟學家的湯敏,因為被視為“教育產業化”的始作俑者而受到很多指責。1998年,湯敏先生提出建議:擴大大學教育是一個可以拉動內需的消費點。如果高校每年擴招30萬學生,按一年一個學生消費1萬計算,30萬學生實際消費將近30億。這樣做的好處,一是增加學生在學校中的消費,二是緩解就業問題,三是從遠期而言可以培養人才,增強人才國際競爭力。七年過去了,我們回顧一下湯先生所提建議的“豐碩成果”:大學擴招的同時,學費高漲,畢業生就業困難,教育質量滑坡,貧困大學生越來越多,“因教返貧”成了常見的現象,“學費殺人”的新聞時有耳聞。教育收費,已經成為全社會不能承受之重。 在這種背景下,湯先生又提議高校貧困生應該免費。實際上,這與湯先生當初所提建議是南轅北轍的。免除學費又怎么能促進消費,拉動內需呢?這恰恰說明了當初的作法是有問題的。在教育領域引入市場經濟機制、擴大學校自主權的過程中,由于缺乏相應的制約和規范,導致教育主體與學校的行為扭曲,以及不擇手段追求經濟利益的腐敗行為。這可能就是湯先生改弦易轍的原因所在了。 平心而論,千夫所指的“教育產業化”并不是魔鬼,問題的關鍵在于產業化的主體是誰?在大多數的發達國家,產業化教育通常指的是那些由社會投資的教育,政府投入的教育則是義務教育和半義務教育的。我們這里,用納稅人的錢建立起來的公立學校卻成了教育高收費的主力軍。政府以“產業化”的名義減少投入,學校以“產業化”的名義大肆收費,專家的建議起到了“為虎作倀”的結果。 在中國的經濟高速發展,財力日益雄厚的今天,大學貧困生的問題卻愈演愈烈了,這值得我們好好反思。其實,大學貧困生免費只是問題的皮毛,真正的問題是:如何反思“教育產業化”?政府的教育投入到位了嗎?培養大學生的成本到底是多少?為什么在教育質量越來越差的情況下學費反而越來越高?學生的學費和財政的撥款里面,有多少是真正用在了教學上,又有多少是被高校內的貪污腐化、奢侈浪費吞噬掉了?不搞清楚這些問題,減免學費也好,助學貸款也罷,貧困生的難題都不會從根本上得到解決。 (稿源:紅網) (作者:莫林浩) (編輯:楊國煒) 更多精彩評論,更多傳媒視點,更多傳媒人風采,盡在新浪財經新評談欄目,歡迎訪問新浪財經新評談欄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