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經縱橫新浪首頁 > 財經縱橫 > 經濟時評 > 正文
 

美國模式的一半更適合中國


http://whmsebhyy.com 2005年09月03日 10:52 中國經營報

  據《信息時報》報道,日前廣東省衛生廳廖新波副廳長指出,醫療體制關鍵是改革的方向必須明確,配套的政策要完善,改革的效果是以改善公民的就醫環境而不致使看不起病和病不起。他認為眼下當務之急是研究社會醫療保險和發展中的商業保險問題。如何發展市場經濟下醫院之間的合作關系也是接下來必須深入研究的課題。廖新波認為,醫療機構應該強調它的公益性,而不是營利性。市場主導型的“美國模式”并不適用于中國,因為這種模式下,公立和私立醫院都在市場上平等競爭,政府除了嚴格監管外,只負責為窮人、老人醫療
埋單。市場主導的結果是,醫療服務越來越好,但醫療價格也越來越高。他更傾向于政府主導型。衛生部政策與管理研究專家委員會委員、中山大學公共衛生學院衛生管理學專家梁浩材教授認為,理想中的醫療體制堅持區別對待的原則:既要發展基礎醫療,又要發展高端醫療;既要增加政府投入,又要引入市場機制;既要發展公益醫院,也要允許部分醫院賺錢。

  點評:按照廖新波先生的說法,所謂的“美國模式”就是:公立和私立

醫院都在市場上平等競爭,政府除了嚴格監管外,只負責為窮人、老人醫療埋單。這樣的模式,難道不正是一種社會醫療保障和市場化兼備的“理想模式”嗎﹖但事實上,“美國模式”的實行效果并不“理想”。“美國模式”的實施結果并不是廖先生所說的“醫療服務越來越好,但醫療價格也越來越高”。他們的“醫療服務越來越好”是真的,因為市場競爭一定會創造好的服務,但并非“醫療價格也越來越高”,而是政府的醫保開支越來越大。政府為窮人、老人埋單的社會醫療保障制度的優越性和這種保障所導致的令政府財政無力承受的越來越大的開支,是一個全世界所有國家都無法解決的矛盾,根本原因在于醫療保障無法像其他社會保障一樣采用剛性約束的辦法。

  我們可以測算出一個人為衣食住行所需的最低生活標準并統一地發放給每一個被救濟者,但我們無法在醫療保障問題上如法炮制,因為疾病并非像“不吃飯就會死”一樣在每個人身上都會發生,而我們更無法預知一個人的一生中是否會得哪些大病,并準確地預算需要花多少醫療費。所以,醫療保障費用無法像社會救濟金那樣按人頭定額發放,同時又由于經濟學的假設前提“人是自利的”和政府對醫療及其費用的“信息不對稱”,世界上所有國家的“公費醫療”無一例外地傾向于經費的膨脹而不是縮小。這才是“美國模式”的真正弊端,也是全世界都無法解決的難題。只有少數非常富裕、人口不多的國家,他們的政府才有財力實行全民免費醫療保障而不至于捉襟見肘。

  對中國來說,不能實行“美國模式”的原因并非由于這種模式的不公正,恰恰相反,而是因為中國政府無力為所有的窮人和老人埋單。從實際出發,我們只能做到“美國模式”的一半,即讓“公立和私立醫院都在市場上平等競爭”,以提高醫療服務質量,降低醫療成本但對于窮人和老人的醫療,恐怕只能采取政府適當地給予定額補貼和

醫療保險相結合的辦法來設置標準較低的基本保障。同時,在放開興辦私立醫院的同時,政府應該徹底擯棄將公立醫院市場化的荒唐做法,對公立醫院恢復全額撥款并嚴禁所有的公立醫院營利,讓公立醫院主要為窮人提供價格低廉的醫療服務。

  更多精彩評論,更多傳媒視點,更多傳媒人風采,盡在新浪財經新評談欄目,歡迎訪問新浪財經新評談欄目。


發表評論

愛問(iAsk.com) 共找到相關網頁約12,600,000篇。


談股論金】【收藏此頁】【股票時時看】【 】【多種方式看新聞】【打印】【關閉


新浪網財經縱橫網友意見留言板 電話:010-82628888-5174   歡迎批評指正

新浪簡介 | About Sina | 廣告服務 | 聯系我們 | 招聘信息 | 網站律師 | SINA English | 會員注冊 | 產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權所有 新浪網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網絡帶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