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放日報:就經營業績給央企老總打分面面觀 | |||||||||||
---|---|---|---|---|---|---|---|---|---|---|---|
http://whmsebhyy.com 2005年09月01日 11:02 解放日報 | |||||||||||
本報記者 丁波
有史以來第一次,179家中央企業負責人經營業績接受國資委考核打分。對于那些“位高權重”的央企老總而言,今后面臨的考試將會越來越嚴格。 “為何沒有公布4家最低的E級企業名單?” “壟斷行業央企老總能評上A級嗎?” 在國資委給央企負責人的首次“考試”測評結果公布之后,質疑聲似乎也不比贊許聲少。 8月下旬,國務院2005年度中央企業負責人年中工作會議正式公布了179家中央企業2004年度經營業績,有關央企負責人約束和激勵話題成為焦點。 打分醞釀已久 在這份業績考核表上,179家中央企業的考核結果被分為5等:其中考核結果為A級的25家,B級和C級的141家,有9家企業因個別指標沒有完成考核目標而被評為D級,4家企業因不同程度存在財務數據不實、基礎管理薄弱等問題,未達到審計要求,被列為E級并被要求限期整改。 考核中,中國中煤能源集團公司、中國水利水電建設集團公司以及中國南方航空公司等3家企業由于發生重大、特大安全生產事故和重大財務違紀事件,分別給予了降級處理,從A級降到B級或者是從B級降到C級。 此次考核結果與中央企業老總的薪酬掛鉤,其中25家A級企業負責人將最少獲得2倍以上的績效基數獎金;而獲得B、C級的企業負責人,能獲得1倍-2倍的績效基數獎勵,D級企業的負責人能獲得的績效獎勵將不能超過績效基數的1倍。而4家E級企業負責人的績效薪酬將為0,不予發放。 毋庸置疑,對于一些相當于省部級干部的中央企業老總而言,這樣的打分有突破性意義。有人指出,過去央企老總薪酬制定起碼存在三大明顯缺陷:“薪酬與績效脫節”、“自主薪酬”以及“薪酬只升不降”,這樣的薪酬體制,既無法激勵老總更難以監督老總,也使一些巨無霸中央企業雖然常有決策失誤,卻鮮見公開,更難談及對他們的懲處了。 對于2003年初成立的國務院國資委而言,給老總打分并與薪酬掛鉤,是其真正行使出資人權力的重要標志。測評準備在1年多前就開始了,2003年底國資委就出臺《中央企業負責人經營業績考核暫行辦法》,之后,中央企業負責人相繼與國資委簽訂了《年度經營業績責任書》,2004年度是第一個完整的財務年度,到如今公布結果,可謂準備充分。 質疑贊許并存 經營業績考核結果公布出來,質疑聲與稱贊聲同時出現。 公布結果時“猶抱琵琶半遮面”,是較為直接的質疑。雖然國資委明確4家企業屬于E級,但并沒有公布這些企業的名單,或許是害怕引起證券市場股價的不良反應,或者是擔心這4家企業老總壓力過大。 查看國資委下屬的中央企業名單,不難發現有的企業是去年處于風暴眼中的企業。例如中國航空油料集團公司,它的子公司中航油新加坡公司2004年在石油期權交易中虧損5.5億美元,至今在新加坡還未了結官司。或許4家企業中就包括中航油集團,但國資委沒能明確公開那些去年有重大決策失誤的央企負責人名單以及對他們懲罰,可見對相關企業還是留有余地的。 同樣的質疑來自于對A級企業的考核。在得分為A級的25家企業中,中石油、中石化和中國電信都榜上有名,雖然他們業績增長有目共睹,但不少經濟學家指出,它們都是處于非競爭領域的壟斷行業,業績增長很難說有多大程度上是企業負責人的功勞。以兩家石油巨頭為例,去年開始,國際油價高漲,國內成品油市場水漲船高,中石化和中石油兩家企業幾乎有操縱整個市場的能力,市場業績評價似乎不能與企業負責人本身的經營能力實實在在地聯系起來。 還有不少人認為,對降級和E級企業負責人的懲處力度還太輕,象征意義大于實際意義。從目前對央企老總額定的績效薪酬來看,僅僅是其收入的一部分。由于央企負責人的職務消費制度尚未規范和健全,職務消費金額很難統計。因此,績效薪酬上的增減,對于這些中央企業負責人而言,并不會產生太大的約束力,與由于決策失誤而造成的國資大量流失相比,績效獎勵降低的“風險”不足以改變和警示老總的決策行為。 李榮融在公布首份考核結果時也坦言,由于是第一年實施,帶有一定的過渡性,目前的考核辦法確實存在不完善、不科學甚至不合理的地方,如壟斷性行業與競爭性行業的區別問題、少數企業薪酬偏高的問題等等,都將在日后逐步完善。 讓考試更合理 國資委給央企直接打分評級,僅僅是一個開始!把肫罄峡倐円矊㈤_始接受考試了”或許是其最大的意義。而如何讓“考題”設計得更合理,將成為努力方向。 專家認為,國資委不會一直擔當主考官的角色,在市場經濟中,國有資產僅僅是資產形態的一種,中央企業在實現了多元化改革并完善董事會后,給企業管理層打分的不應該是政府部門,而應該是企業的董事會。據了解,從去年開始,國資委開始規范建立中央企業的公司治理結構,在6家試點央企建立全新的董事會。為了改變過去董事會內部控制的問題,全新的央企董事會成員被要求不少于9人,其中外部董事不少于2人,幾家試點企業基本上采取了“6+3”的比例,即6名內部董事加上3名外部董事,6名內部董事中還有一名為職工董事。寶鋼集團相關人士向記者透露,目前,公司高層已到新加坡考察董事會建設情況,為按國資委要求完善董事會建設打下基礎。 獎懲制度如何完善或許是更大的難題。上海市國資委薪酬改革專家委員會委員張文賢教授認為。歸根到底,必須推行經營者股權激勵,這樣才有利于“治療”國企領導的“常見病”。李榮融在中央企業負責人年中工作會議上也明確表示,下半年將抓緊擬訂和出臺中央企業負責人中長期激勵辦法,積極穩妥地引入股票期權激勵等市場經濟中行之有效的方式。然而,對于資產龐大的中央企業而言,企業管理層中有多少人可以擁有股權或期權,擁有多少股權和期權才合理,這些具體問題是需要一個個解決的。即使定了方案,一些優秀的國企負責人還不一定敢拿。張文賢表示,他曾經對一些上海知名企業做過調查,不少企業家貢獻巨大,足以獲得公司的部分股權作為回報獎勵,老總們私下也贊同這一辦法,但總是叮囑“不要將數字公布出去,怕大家有看法”,怕就怕職工和社會有意見。地方國企尚且如此,中央國企負責人就更怕麻煩了。 專家還指出,股權期權激勵等獎懲措施必須與職務消費制度化相結合,目前部分大型國企負責人的職務消費金額巨大,用車、出差、宴請等,都是公家買單,以至于工資、獎金幾乎用不上。在這種情況下,他們對于績效獎勵甚至是股權期權激勵抱著無所謂的態度,這就無法真正起到獎懲作用。因此,必須堵住職務消費這個“大窟窿”,才能使對央企老總的考評和獎懲不流于形式。
更多精彩評論,更多傳媒視點,更多傳媒人風采,盡在新浪財經新評談欄目,歡迎訪問新浪財經新評談欄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