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化拓展廣東發展空間 產業升級是下一增長點 | |||||||||
---|---|---|---|---|---|---|---|---|---|
http://whmsebhyy.com 2005年08月28日 11:26 21世紀經濟報道 | |||||||||
特約評論員 柯刃 產業升級是廣東經濟的下一個增長點。珠江三角洲地區因為制造業充分發展、工廠數量眾多,已經形成對產業服務業的大量需求。因此,這個地區將先于全國其他地區進行產業升級,這將使廣東經濟在經歷一段時間的減速之后,重新回到增速最快的行列。
進行產業升級需要具備一些條件,高素質人才的積聚和服務中心的形成是重要因素;資源(比如人才、土地、資本、技術等)之間的充分競爭是關鍵前提,因為優勝劣汰才能保證資源質量和生產效率不斷提高。 形成這些條件的過程是城市化。服務中心形成和人才積聚顯然是城市化過程,而資源流動和競爭則是城市化的本義。 城市化有三個層面的意義。最表層的意義是環境的改善,也就是城市建設。城市化的第二層意義則是資源中心的形成。中心提供人才等資源,也提供需求和訂單,帶動周邊地區發展。資源中心的形成一般是由區域經濟和資源布局決定;因為人口和經濟活動集中,資源中心消費和投資都比較旺盛,因而帶動城市建設比周邊地區更快發展。 城市化的深層意義是打破分割。農村和農民的特點是有一個固定的集體,通過集體進行分配。人才等資源被分割為一個個集體,沒有充分流動和競爭。以前維系固定集體的主要是土地,現在珠三角地區的一些農民實際擁有的土地很少,但他們仍然是固定集體的一員,一般都能通過集體獲得分紅。與這種局面相對,城市化打破資源(土地、人才等)與固定集體的聯系,促使它們流動和競爭,并在優勝劣汰的過程中形成整合。打破分割是資源中心形成的前提。 從這三層意義考察,珠三角地區的城市化狀況是怎樣的呢?多數地區的城市建設還比較滯后,與其經濟總量不相適應。這種狀況又與中心缺失有關。廣州雖然是省會,但并沒有被其他城市視為整個區域的經濟和資源中心;佛山想做珠三角西翼的“副中心”,深圳看來可以成為東翼的“副中心”,但它們的地位都沒有被周邊地區認可;就是在一個市,比如東莞和佛山,市區也沒有事實上的“中心”地位。因此,珠三角地區的整合程度比較低,而“復制性”很強,一個鎮模仿另一個鎮,一個村模仿另一個村,同質性很強,形成分散的局面,不能形成資源的集約化利用,城市建設也是分散用力,水平難以提高。 現在珠三角地區還有一些村辦的工業園,它們有土地,而且土地具有壟斷性質,所以這些工業園能夠建起來并且不會被淘汰。一些關鍵資源掌握在一個個分割的固定集體手中,除土地之外,還包括基層政府的行政權力,這是資源和服務中心難以形成的原因。 這樣的分割局面曾經對于珠三角地區的發展起過正面作用,它保證了固定集體的利益,從而激發了它們的活力,使外資外貿、加工制造的模式被迅速“復制”。由此,珠三角地區經歷了高速發展,積累了向更高層次經濟模式轉變的資源。但是現在,這種分割局面負面影響更大,它不利于產業服務中心的形成,不利于產業升級和經濟模式轉變。 隨著珠三角地區參與全球產業鏈的深化和吸納全國流動人口的增多,分割的局面逐漸被打破,而各地政府也積極地促進城市化進程。如比較突出的是深圳,全部農業人口的戶籍轉為城市居民,土地轉為國家所有,村委會改成居委會,鎮政府變成街道辦事處,名義上破除了分割集體對壟斷性資源的占有,當然實質的轉變還需要一段的時間。這些城市化措施為產業升級和經濟模式轉變準備了條件,為珠三角地區拓展了未來發展的廣闊空間。 更多精彩評論,更多傳媒視點,更多傳媒人風采,盡在新浪財經新評談欄目,歡迎訪問新浪財經新評談欄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