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歐摩擦的14個月 | |||||||||
---|---|---|---|---|---|---|---|---|---|
http://whmsebhyy.com 2005年08月27日 11:30 《財經時報》 | |||||||||
本報記者 張平 自2004年6月,歐盟對中國紡織品采取有史最大規模的反傾銷調查以來,中歐之間的“關鍵詞”就沒有離開過紡織品。 那次“反傾銷”被看做是配額制取消以前的一次預演,中國企業應訴者寥寥,歐方
2005年1月起,配額制度在全球范圍內取消。忘記了專家“當心貿易壁壘”的警告,中國的紡織品出口“井噴式”增長,尤其在美國和歐盟市場,某些種類的紡織品增幅甚至超過15倍。 這給歐美的紡織企業和從業者帶來了“末日”般的恐慌,雖然這種恐慌有被夸大的成分。但是美國和歐盟內部,卻不得不采取措施,進行“安撫”。 2005年4月4日起,美國陸續對中國的7類紡織品采取特保措施;歐盟亦步亦趨,于4月27日宣布,對9類中國紡織品采取特別限制措施。 5月末到6月初,中歐之間展開了關于紡織品貿易的磋商。6月11日,中國商務部部長薄熙來,與歐盟貿易委員曼德爾森簽署備忘錄,中歐紡織品貿易爭端階段性結束。 在《備忘錄》中,歐盟承諾終止對中國10類紡織品的調查,中國方面也作出讓步,同意在備忘錄簽署當日起至2007年年底,對這10類紡織品“合理確定基數”,并“按照每年8%-12.5%的增長率”確定出口數量。實際上,即是在這10類紡織品中,恢復半年前剛剛取消的“配額制”。 此后,中國紡織品逐漸恢復元氣,并在隨后的6月到7月,取得了甚至遠遠超過前5個月增幅的業績(6月對歐出口21億美元,同比增85%;比前5個月累計增幅超過35個百分點)。但在歐盟內部,卻引來了被稱作“二戰以后最嚴重的紡織品危機”。一方面,堆積在碼頭倉庫里的中國服裝受限不能入關;另一方面,在歐洲尤其北歐國家的商店里,已經開始出現秋、冬衣缺貨的現象。 隨即,在歐盟內部,3個月前鼓吹打壓中國紡織品的聲音,被對這種“打壓”批判的聲音代替。歐盟各國也隨即展開了在貿易領域有史以來最大規模的一次爭論。 在英國、德國以及北歐諸國,由于紡織業在其經濟中的比重已經微乎其微,從業人數也相當少,而他們國內的紡織服裝,大多依賴進口,“配額”帶來的損失已經遠超過其得益。所以北歐諸國的貿易部長們甚至紛紛親自操刀,在公開媒體撰文,要求放寬、甚至取消對中國紡織品的限制。 但是在法國、西班牙、土爾其以及部分東歐、南歐國家,紡織品在其經濟中依舊居于重要地位,所以他們主張繼續限制中國紡織品。 在歐盟內部尚難達成統一的局面下,歐洲代表團于8月25日來華開始“緊急磋商”。 6月11日《備忘錄》簽署當日,薄熙來曾經滿面笑容,將一件中國產T恤衫送給了曼德爾森,到今天,歐盟的這位貿易委員,不知道是否正穿著那件T恤衫,但他一定能夠從那笑容里,讀出更多的含義。 更多精彩評論,更多傳媒視點,更多傳媒人風采,盡在新浪財經新評談欄目,歡迎訪問新浪財經新評談欄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