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經縱橫新浪首頁 > 財經縱橫 > 經濟時評 > 正文
 

南方周末:要建設一個比日本更好的節約型社會


http://whmsebhyy.com 2005年08月26日 17:32 南方周末

  

南方周末:要建設一個比日本更好的節約型社會

趙曉
點擊此處查看全部財經新聞圖片

  □趙曉

  在中國,要實現“讓人民群眾喝上干凈的水、呼吸清潔的空氣、吃上放心的食物,在良好的環境中生產和生活”,還有很長一段路要走。中國國民要像日本國民那樣,具有一種基于自身資源不足的憂患意識,以及由此而生的節約意識和效率意識

  “節約”成為發展國策

  “節約”在以前還只是一個涉及“效益”和“美德”范疇,如今卻被提高到政府的常規事務中來,并上升到“國策”的高度,這說明中國的資源形勢正日益嚴峻。我們必須合理高效利用資源、轉變消費觀念和行為、才有可能真正贏得“中國世紀”。

  眾所周知,就大部分重要資源的人均占有水平而言,中國都只有全世界平均水平的1/3甚至1/5。然而,過去的20多年間,中國能源消費總量增長了2.6倍,其中煤炭消費增長2.4倍,石油消費增長2.7倍,天然氣消費增長2.2倍(李劍閣,2005)。2003年,中國創造的GDP不足全球的4%,但消耗的原油、原煤、

鐵礦石、鋼材、氧化鋁和水泥分別約為世界消費量的7.4%、31%、30%、27%、25%和40%(國家環保總局數據)。

  據華盛頓的地球政策研究所的一份報告,目前在一般資源方面,中國已取代美國成為全球第一資源消費大國。在五大基本商品中,除了石油以外,中國的糧食、肉類、煤和鋼鐵的消費均超過美國。英國劍橋能源研究協會曾指出,中國能源需求量2000年至2004年間的增長占世界總增長的40%。

  可以想象,中國的資源消耗還將隨國民收入的增長水漲船高。據預測,中國的能源需求缺口量到2030年大約為2.5億噸標準煤,到2050年大約為4.6億噸標準煤。據估算,我國煤炭剩余可采量約900億噸;可供開采不足百年;石油剩余可采量為23億噸,僅可開采14年;天然氣剩余可采量為6310億立方米,可供開采不超過32年。

  其實,無需數字預測,只要閉上眼睛想一想就知道中國崛起對世界資源和能源的挑戰有多大。全世界所有發達工業化國家的人口的總和只有7億,是自英國工業革命以來漸進形成的,現在中國也要成為新的發達工業國,而中國人口到最高峰時約14億,幾乎是目前全部發達工業國的兩倍,并且這一進程要在短短幾十年中壓縮性完成。試想,全世界的資源能夠充足地、無阻礙地滿足中國之需嗎?

  面對資源的約束,中國有三種選擇。一是自廢武功,即主動放棄高速增長的模式,或者減緩發展速度。二是技術革命。比如,在汽車領域,中國假如從現在起就大力鼓勵電動汽車的發展,10年之內完成,成功地領導一場汽車能源與技術的革命,一勞永逸地擺脫對于石油資源的依賴。三是“節約鬧革命”,走新型“節約型社會”、“節約型經濟”的道路。

  無論哪一條路都不好走。但節約型發展已成為必然的選擇。在這方面,中國面臨著急迫的任務。據專家分析預計,中國要實現2020年GDP翻兩番的經濟發展目標,又要保持現有的環境質量水平,未來資源生產率必須提高4至5倍,如果想環境質量得到明顯改善,資源和生產效率必須提高8至10倍。

  選擇什么樣的發展模式  

  新中國成立后的30年,中國師從前蘇聯,選擇了計劃經濟的發展模式。然而前蘇聯國家集中、計劃性使用資源以及優先發展重工業的發展方式是極其低效的,并不符合中國的資源秉賦,所以中國很快就碰到了資源瓶頸。改革開放后,中國選擇了市場經濟的發展模式,然而先天資源條件不同,導致中國的發展再次遭遇資源瓶頸。

  美國是個自然資源豐富的國家,因此更多地消耗資源而節省人力是其合理選擇。據統計,1994年美國僅人均能源消耗就是世界人均消耗的5.5倍。

  中國的資源秉賦條件更接近于日本。日本的戰略資源極度缺乏,僅有少量能源資源蘊藏量,2003年經確認的能源蘊藏量為原油805萬千升、天然氣397億立方米、煤7.73億噸。因此日本幾乎全部依賴進口原油、煤、天然氣及鈾來維持其經濟活動。據統計,日本99%的石油、73.3%的煤炭、99%的鐵礦石以及100%的鎳、錳、鈦等稀有金屬均依靠進口。然而,資源短缺并未阻礙日本高速發展之路,反而讓日本走出了一條資源節約型發展新路。相比于美國人的大手大腳,日本素以節約型經濟、節約型社會聞名天下。

  因此,先天條件決定了中國的財富創造及消費模式應該更接近于日本,中國要建設“節約型社會”,首先必須謙虛地向日本取經。無論中國人對日本擁有什么樣的民族感情,在理性上都必須兼容并包。

  中日兩國的差距

  最近對中日兩國在能源、水資源、土地資源以及資源綜合利用及循環經濟等各個方面作了一個比較全面的比較。僅舉出能源利用的一些差距為例。

  日本瑞穗證券公司最近估計,目前中國每生產1美元產值需使用800克原油,日本為130克,兩者相差6.15倍。而按標準煤的算法,中國每公斤標準煤能源產生的國內生產總值僅為0.36美元,而日本為5.58美元,世界平均值為1.86美元,也就是說日本是中國的15.5倍。

  也就是說,按現行

匯率計算,中國單位能源的產出水平大概只相當于日本的1/10到1/20。

  上述國民經濟總量的比較有不合理的地方,因為沒有考慮經濟結構的差異以及購買力平價因素。但即使用單項技術性指標比較,中日之間的差異仍然是十分明顯的。

  譬如,在鋼鐵方面,中國鋼鐵工業由于設備規模小、鐵/鋼比不同、余能余熱資源回收利用低等原因,目前在鋼產量同日本大致相同的情況下,比日本多耗能源4000萬噸標準煤(戴彥德,2005)。在汽車耗油方面,中國平均每輛汽車的年耗油量幾乎是日本的3倍。從機動車燃油經濟性水平來看,我國要比日本差20%(姜偉新,2005)。

  更重要的是兩國在節能及開發新能源意識上的差距。中國的電力非常緊張,2004年全國限電省市從2003年的11個擴大到19個。但是,中國社會浪費電的現象卻十分嚴重。在中國政府機構、企業組織的日常工作中,下班關閉電腦主機后不關顯示器、不關打印機電源開關的現象非常普遍,僅此一項據估計每年浪費的電能最高可達12億度以上。而將全國大馬拉小車、長明燈、設備空轉、產品單耗過大以及電污染都估計在內,中國每年浪費的電能價值可能高達800億元人民幣左右(劉親民,2004)。

  中國是太陽能資源豐富的國家之一。我國有荒漠面積108萬平方公里,主要分布在光照資源豐富的西北地區。1平方公里面積可安裝100兆瓦光伏陣列,每年可發電1.5億度;如果開發利用1%的荒漠,就可以發出相當于我國2003年全年的耗電量。而目前我國的太陽能利用仍然還在很原始的階段。比如,作為首都的北京利用太陽能僅是最簡單的“燒水”洗澡,而發電和供暖、空調幾乎沒有,對太陽能的利用接近零。

  反觀日本,1970年代的石油危機終結了日本高速增長的時代。此后日本政府提倡節省能源,加強新能源開發,放寬能源限制,大力開發新能源,采用太陽能、風能、

燃料電池、氫能、超導能等。經過多年的苦心經營,日本成為世界上能源利用效率最高的國家之一,其能源利用效率相當于美國的2.75倍。特別是由于政府對農戶利用太陽能實施補貼政策,使得太陽能發電在日本取得了迅速發展。從2000年起,日本太陽能發電量一直位居世界首位,國內設施容量約為64萬千瓦,占世界太陽能發電裝機容量的一半。日本政府計劃到2010年將國內太陽能發電設施容量提高到482萬千瓦,較目前增加約7倍。到2030年,日本能源需求對石油的依賴程度將大大降低,石油供應由現在占能源總量的50%降到40%,而水力、地熱等新能源將上升到10%。

  研究發現,在建設節約型社會方面,中國和日本更深層的差距在戰略、體制以及法律-政策體系方面。例如,日本很早就醒悟到“經濟發展不能以犧牲環境作代價”,因此明確了節能發展型的戰略,而中國改革開放的前沿深圳市到2005年才第一次在政府工作報告中將節能而不是GDP增長納入發展目標,兩國相差了整整半個世紀。

  日本企業很早就進入到國際能源和資源市場,在鐵礦石等許多領域日本處于實際上的控制狀態,而中國企業中石油、中海油進入國際石油資源領域的時間都還很短,在許多資源領域中國正處于非常被動的狀態。

  此外,日本在建立完善的能源、環保方面的法律保障方面,也遠遠走在我們前面。早在1958年,日本就制定了《水質保護法》和《工廠廢物控制法》;1962年,制定了防止空氣污染的《煙塵規則》;1967年,通過了《環境污染控制基本法》;同年日本還頒布《公害對策基本法》;1974年日本頒布《公害健康賠償法》,以后更陸續頒布了一系列環保法規。上個世紀70年代,日本內閣成立了專門的防止和治理污染機構,該內閣因此也被稱為“公害內閣”,“公害內閣”通過了《廢棄物處理法》、《資源有效利用促進法》等14項環境保護法案。進入上世紀90年代以來,日本政府又頒布了《環境基本法》、《節能法》、《再循環法》、《循環型社會形成推進基本法》以及《21世紀議程行動計劃》等,推動日本社會、經濟和環境向可持續方向發展。

  相比之下,中國的環境保護立法起步較晚。直至1980年,國務院、國家經委、國家計委批準《關于加強國家節約能源的決定》,才成為我國能源立法的開始。中國除了在環保立法的時間、細分化上與日本有較大的差距外,在執法的力度上也存在很大的不足。

  對資源利用要有憂患意識

  日本經過一二十年努力,形成了一個人口與資源、環境與文化相互協調的循環型社會,實現了環境與經濟的和諧發展。而在中國,要實現“讓人民群眾喝上干凈的水、呼吸清潔的空氣、吃上放心的食物,在良好的環境中生產和生活”,還有很長一段路要走,為此必須出臺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政策法律法規,在制度的保障下,穩步有效地實現可持續發展的目標。

  除此之外,還需要喚醒各界的積極參與。而最根本的是,中國國民要像日本國民那樣,具有一種基于自身資源不足的深沉的憂患意識以及由此而生的節約意識和效率意識。

  最近,有一篇文章談到中日兩國煮雞蛋的方式不同。日本人煮蛋是用一個長寬高各4厘米的特制容器,放進雞蛋,加水50毫升,點火后1分鐘把水煮開,3分鐘后熄火,再利用余熱3分鐘把雞蛋煮熟,整個過程耗時7分鐘。而中國人煮雞蛋的慣常做法:首先打開爐具點火,接水250毫升坐鍋,放進雞蛋,3分鐘水開,再煮10分鐘雞蛋煮熟滅火。兩相比較,前者節水4/5,節省燃料近2/3,效率卻提高近1倍。

  每一個中國國民都要捫心自問:你是否真的關心這個國家的未來前途,真的將中華民族的安危系于一身呢?你是否真的愛這個國家以至愿意在每一個細小的行為上,每一次的消費細節上都自覺地約束自己,以為這個國家的整體,為子孫后代留一些資源呢?而迎頭趕上的道路,不妨從建設一個比日本更好的“節約型社會”開始!

  (作者為國資委研究中心宏觀戰略部部長)

  更多精彩評論,更多傳媒視點,更多傳媒人風采,盡在新浪財經新評談欄目,歡迎訪問新浪財經新評談欄目。


愛問(iAsk.com)


評論】【談股論金】【收藏此頁】【股票時時看】【 】【多種方式看新聞】【打印】【關閉


新浪網財經縱橫網友意見留言板 電話:010-82628888-5174   歡迎批評指正

新浪簡介 | About Sina | 廣告服務 | 聯系我們 | 招聘信息 | 網站律師 | SINA English | 會員注冊 | 產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權所有 新浪網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網絡帶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