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0萬留守兒童是“三農”問題的顯象
--------------------------------------------------------------------------------
http://www.rednet.com.cn 2005-8-25 0:00:01 紅網 『字體: 大 中 小』
全國婦聯、中華家庭研究會不久前舉行的中國人口問題研討會透露:中國有1.2億農民常年于城市務工經商,由此產生近2000萬少年兒童留守家中。其中14周歲及以下占86.5%。武漢大學社會學系教授周運清認為,相對城市孩子,農村“留守”孩子家庭環節缺失,這種缺失使青少年人格發育不健全,隔代撫養教育容易造成
對孩子的過分溺愛,有沒有父母在身邊大不一樣。(8月24日《新京報》)
當我們為農民工的生存狀況而深鞠熱淚時,卻往往忽略了他們背后孤苦伶仃的子女;當我們為城市孩子的權益奔走呼告時,卻不經意間疏遠了農村中的留守兒童。農村留守兒童多達2000萬,數字可謂不驚人,不能不引起我們深思。表面上看,這是留守孩子家庭環節的缺失,實際上則是“三農”問題的另一種顯象。
試問,哪家父母不喜歡兒女繞膝?哪個孩子不渴望父母施愛?但是,農民在城鎮務工時卻不得不拋妻離子。原因自然簡單,農民工在城里打工,只能扮演“外鄉人”的角色,他們始終難以成為市民一族,因為壁壘森嚴的戶籍制度橫亙在面前,這是一道深不可測的鴻溝,只能仰望卻無法跨越。社科院學者陸學藝認為,取消戶籍差別是解決“三農”問題的基礎,只有放開戶籍制度才能減少農民。誠然,盡管農民工為城市發展拋盡血汗,但因為始終無法洗刷農民身份的胎記,就永遠不可能成為市民,更遑論把子女接到城里,享受天倫之樂。
留守兒童在農村無法接受優質教育,那就隨同父母到城里接受教育吧。然而,這只是不切實際的笑談。《人民日報》曾報道,在北京的300萬流動人口中,6—14歲的兒童占3.6%,達10萬人,而其入學率僅為12.5%,還有87.5%的孩子望“校”興嘆。難道他們拒絕教育嗎?不,是高額的教育費用使他們望而卻步。多年以來,城鄉分割的義務教育制度,斷送了多少孩子的上學夢?又加劇了多少農民工子女留守農村?這無從統計,想必數字驚人。難怪學者宋林飛屢屢呼吁:建議城市教育部門把農民工子女的讀書問題真正擺到議事日程上來,不能誤人子弟,要對下一代負責。然而,呼吁何時才能成為現實,尚不得而知。
其實,我國農民自古具有安土觀念,倘若在農村就能衣食無憂,他們自然不愿背井離鄉,因此就淡化農村兒童留守現象。按照國務院研究室副主任李炳坤所說,農民收入存在三大特點:絕對額比較低;城鄉居民收入差距過大;農民收入在地區之間很不平衡。試問,在這種情勢下,農民又怎能安于固守農村?對此有識之士給出良策,要加快城鎮化進程、調整農業結構和大力發展農村非農產業。但揚湯止沸不如釜底抽薪,根本之策還在于從法律上加以保障農民的權益。正如農民企業家孫大午建議,首先要出臺《臨時鄉村法》,(允許)農民自主自愿地選擇,自己愿意干什么就干什么,“現在如果只讓農民種地,改變不了農民收入少的問題,改變不了農民窮的命運”。只有農民在農村收入有保障,他們的子女才不會飽受離散之苦。
2000萬留守兒童不能成為盲區,否則貽患無窮,但改變這種現狀不能“頭疼醫疼”,從解決“三農”問題中的頑癥入手,讓農村經濟發展起來,農業發展水平提高起來,農民增收的幅度更大一點,才是真正的“釜底抽薪”;同時要適當開放戶籍,并想法解決民工子女進城入學難的情況,各方措施都緊跟過來,留守兒童的盲區就會被填補,問題也就會迎刃而解,對我們提倡的和諧社會也是一種有力的推進。
更多精彩評論,更多傳媒視點,更多傳媒人風采,盡在新浪財經新評談欄目,歡迎訪問新浪財經新評談欄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