檢察日報:縮小貧富差距待個稅制度歸位 | |||||||||||
---|---|---|---|---|---|---|---|---|---|---|---|
http://whmsebhyy.com 2005年08月23日 11:25 正義網-檢察日報 | |||||||||||
舒圣祥 根據聯合國開發計劃署的統計數字,中國目前的基尼系數為0.45。占總人口20%的最貧困人口占收入或消費的份額只有4.7%,而占總人口20%的最富裕人口占收入或消費的份額高達50%。據此,中共中央黨校社會學室主任、教授,中國社會學學會常務理事吳忠民最近在《瞭望》撰文認為,中國社會的貧富差距已經突破了合理的限度8月11日《華夏時報》
“貧富差距突限”這樣的觀點,馬上在公眾中間引起了共鳴。雖然“合理的限度”只是一個模糊概念,但是顯然,我國貧富差距過大已經是不爭的事實。在短短20多年的時間里,中國已經從一個平均主義盛行的國家,轉變為貧富差距日益嚴重、超過國際收入差距平均水平的國家。 這樣的現實狀況,雖然存在一定的合理性和必然性,但又肯定不是發展“效率”所必須付出的“公平”代價。不說已經屬于“過去式”的富人原始財富積累之“見不得陽光”,單就當下的稅賦承擔來說,就顯得非常不公。早前一份報告指出,中國的富人約占總人口的20%,但是他們上繳的個人所得稅還不到國家個人所得稅收入的10%。經濟學家稱,中國富人的稅收負擔在世界上是最輕的。 個稅最大的功能,除了“增加財政收入”之外,就是要調節貧富差距,平衡二次分配。因此在很大程度上,貧富差距突限與個稅制度失效是因果相生的。富人和窮人是財富分配鏈中的兩端,要縮小貧富差距,就是要從富人那里分割一定的財富,用來補貼窮人。對此,所謂的財富“溢出效應”或“下滴效應”是不足為憑的,0.45的基尼系數就是明證。政府的稅收強制手段才是完成“調節”的最有效方式。 然而,占我國收入或消費總額50%的那20%的富人,對個人所得稅的貢獻,竟然只有10%。這充分說明,個稅不但沒有實現從富人到窮人的“調節”,相反,這種財富的二次分配還處于一種“倒流”狀態中。長期“倒流”下去,只能是富人越富,窮人越窮,社會貧富差距仍將繼續加大。 對比這樣的“制度失效”,新加坡的個稅政策無疑可資借鑒。新加坡李顯龍副總理發布稅務報告稱,占人口總數20%的新加坡富人交的個人所得稅占個人所得稅總數的93%,意即:個稅基本都是由富人承擔。新加坡政府另對市民有各種補貼,其中占人口80%的市民,其補貼和交稅平衡后,都有凈入賬;只有那20%的富人是凈出賬,2003年富人的平均凈出賬是4.3萬新幣。 富人承擔幾乎全部的個稅義務,政府收繳上來以后通過補貼等方式實現對窮人的再分配;富人在納稅活動中付出義務,窮人從納稅活動中獲得好處——這才是一個正常而有效的個稅“調節”狀態。也許,中國公眾縮小貧富差距、實現“共同富裕”的期待,很大程度上寄托在個稅制度的歸位中。 更多精彩評論,更多傳媒視點,更多傳媒人風采,盡在新浪財經新評談欄目,歡迎訪問新浪財經新評談欄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