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存芥蒂如何實現共贏 個人跨行轉賬目前難破冰 | |||||||||||
---|---|---|---|---|---|---|---|---|---|---|---|
http://whmsebhyy.com 2005年08月22日 10:28 華夏時報 | |||||||||||
本報記者李雁爭報道 不久前,某財經媒體傳出消息:繼去年部分股份制商業銀行通過“柜面通”實現跨行轉賬后,中國最大的5家銀行———工商銀行、農業銀行、中國銀行、建設銀行、交通銀行目前正嘗試抹去彼此間的“三八線”,謀劃通過借助央行的支付清算系統,實現銀行間的個人跨行轉賬業務。
但是記者在5大銀行核實后發現,這件金融史上跨時代的大事,目前還是遙遙無期。牽頭人一問三不知如果個人跨行轉賬業務真正實施,就意味著工商銀行的客戶,可以在建設銀行牞或者任意一家合作銀行的提款機上刷卡,不僅金額實時到賬,而且不需支付任何手續費。這樣的消息著實讓人興奮。 但5大銀行的答復均是“不知道”,“還沒有聽說”。 其實早在2003年6月28日,由8家股份制銀行發起的“柜面通”業務已經在上海正式推出。 8家銀行包括深發展、中信、民生、華夏、招商、廣發、興業、光大。此后,此業務在北京、杭州、天津、南京等地陸續展開。 更早在2003年4月中國銀聯的股東大會上,時任溫州商業銀行副行長的黃陳元遞交了一份名為《關于加快銀行卡柜面業務異地跨行互聯互通的建議》的提案。提案中說:“通過中國銀聯網絡交換中心是實現銀行卡柜面業務異地跨行互聯互通的最佳途徑。” 按照黃陳元的觀點,“中國銀聯應該做互聯互通業務的牽頭人”。但是,當記者咨詢中國銀聯北京分公司時,某工作人員卻對該事一問三不知。最后反問記者:“這事兒和我們銀聯有關系嗎。”5家銀行各有顧慮最先提出5大銀行“互聯互通”構想的是上海銀行同業公會(公會),據說公會在上個月曾召集5家銀行的電子銀行部負責人,就轉賬方式、下階段設想等問題進行了交流和溝通。溝通后不難發現難度重重。公會秘書長邱炯說:“目前主要的障礙在于各行在已有網點建立上所投入的費用不同,銀行網點數不同,因此基于不同成本的合作仍需要各方更多的溝通和交流。” 的確如此,記者在各家銀行的網站上了解到,工商銀行在北京共有營業網點721個;建設銀行為340多個;農業銀行約310個,中國銀行和交通銀行的網點均不超過200家。 懸殊的確不小。但是類似的問題,8家股份制銀行也遇到過。廣發銀行和招商銀行的網點相加也超不過郵政儲蓄,但是憑借著積極的合作意識和健全的協調機制,取得了共贏的結果。目前,廣發和招商在北京信用卡市場上的份額,分別是第一和第二,遙遙領先于四大國有銀行。 “合作是大趨勢,堅持不進入聯盟的,遲早會嘗到苦果。”廣發銀行信用卡部總經理孫淇然告訴記者。 “即使國有銀行網點懸殊,也可以簽訂一個補償合同,讓網點少的銀行承諾在未來幾年內增加網點數量。”北京大學外國經濟學說研究中心副主任夏業良說。 “這種合作還可以讓央行牽頭。”夏業良建議,由央行給網點多的銀行一定的政策優惠,例如增加存貸款的自主權、選擇利率等,促進各方的積極性。 從“聯合”到“共贏” 不過,在夏業良看來,核心問題是要讓國有銀行主動轉變理念,變成真正意義上的商業銀行。 計劃經濟時代,四大國有銀行一統天下,利益分成基本定型。即使是不久前,中國的銀行業依然是計劃行政色彩濃厚,從而使得國有銀行不需要多大努力就可以獲得較大的利潤。 但是,隨著股份制銀行的興起和外資的逐步進入,中國銀行業的格局正在發生微妙的變化。 “國有銀行可能現在還沒有感受到競爭的壓力,”夏業良說,“但是,競爭的預期還是有的。” 這樣看來,讓5家銀行轉變觀念,從“聯合”到“共贏”將是最明智的選擇。 更多精彩評論,更多傳媒視點,更多傳媒人風采,盡在新浪財經新評談欄目,歡迎訪問新浪財經新評談欄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