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油寡頭的邏輯 | |||||||||||
---|---|---|---|---|---|---|---|---|---|---|---|
http://whmsebhyy.com 2005年08月21日 12:44 經濟觀察報 | |||||||||||
本報記者 勾新雨 謝靜煜 歐陽曉紅 張衍閣 北京報道 廣州市的司機要排上三個小時的隊才能加到油,這種場面讓《華爾街日報》的記者聯想到了上個世紀70年代的美國——當時,中東國家采取了停止向美國出口石油的做法,導致加油站排起了長長的隊伍,這給經濟帶來了沖擊,最終也促使美國采用了新的節能標準。
到底是什么導致了波及整個南中國的油荒?那些石油巨頭們講述的理由是否只是一個真實的謊言? 他們的理由 “油荒的根本原因還是在于定價機制,現在國際油價與國內成品油價格的價差是好幾百塊錢一噸。” 8月18 日,中石化石家莊煉化公司董秘滕峰閣在接受本報電話采訪時說。 這個說法得到了很多人的認同。 國家信息中心預測部經濟師牛犁說:“如果煉油環節虧損了,成品油市場肯定有問題。” 國家能源辦一位內部人士也持此觀點。他說,現在的油荒,很大一部分原因在于產業鏈上游與下游的關系不協調,價格倒掛導致了煉油環節的虧損,打擊了煉化企業的積極性。 滕峰閣說,根據目前的成品油價格,煉化企業要想盈虧平衡,原油價格每桶47到48美元左右比較合適,而現在的原油現價大約在每桶55美元,“成品油的價格快跟原油價格差不多了”。 中國的煉化企業面對著兩種截然不同的游戲規則。在上游,原油的價格與國際接軌,完全市場化;而在下游,成品油價格仍然接受國家調控。 考慮到國民經濟承受能力等諸多因素,上游漲價,下游不一定漲,即使漲也會滯后一段時間,這就形成了煉化環節的“價格倒掛”。 中石油對油荒的解釋與中石化并無兩樣。中石油股份有限公司發言人畢建國對媒體表示,大規模的油品供應緊張,主要原因是今年以來原油和成品油價格倒掛,目前折算下來每噸差價約700元。 滕峰閣說,今年上半年,石家莊煉化公司已經虧損了3億多元。他說,作為中石化的下屬企業,完成生產是政治任務,但現在煉油企業普遍生產積極性不高,要想完不成任務,企業可以找到很多原因。“在越煉越虧的情況下,煉油企業完全有可能消極抵制生產配置計劃。” 一位石油類上市公司負責人說,國內油企在完全開足工的情況下,是可以滿足國內市場供油的,但現在的情況并非如此。 虧損的另一面 據國家統計局工交司劉富江副司長介紹,今年石油加工行業(煉化環節)凈虧損41.9億元,虧損企業虧損額達到158.8億元;而去年同期實現利潤163.8億元。 不過,這只是硬幣的一面。 國資委公布的數據表明,今年上半年,中石油完成利潤1029.27億元,占到全部中央企業利潤總額的近1/4。中石化股份公司今年4月末公布的一季度經營數據顯示,即使在煉化板塊,公司的利潤也達到了13.64億元人民幣,雖然這比2004年同期下降了5億多元。而該公司僅化工板塊的利潤就增加了17億多元。 “企業以追求利益為最終目標無可厚非,但是在追求利益的過程中,不能不要社會責任和義務。更何況像兩大石油集團這樣的壟斷企業,不能一邊把所有資源和利益握在手中,一邊又不承擔社會責任”,全國工商聯石油商會的一位高層人士說。 據他介紹,兩大集團是屬于上下游一體化的壟斷性集團,即石油勘探開采、煉制和批發權都控制在他們手中。所以國際油價高企,從開采環節來看,成本并沒有增加,反而還有高額的回報。 劉富江副司長披露,今年上半年,受油價持續上升影響,石油開采業實現利潤1327.4億元,同比增長73.7%,占全部工業利潤總額的21.2%;新增利潤563.2億元,占全部工業新增利潤的56.1%。 上述石油商會人士質疑,目前我國有2/3的原油是自主生產的,成本價格遠遠低于60美元/桶的國際價格,平均來看,兩大集團的原油價格沒有那么高。既然如此,為什么自己體系內的煉油廠還是虧損? 根據中石油股份公司公布的數據,今年上半年,該公司原油平均實現價格為43.4美元/桶。 一位民營油企的老總說,這兩個月來,兩大集團一方面“抽緊油源、削減配置計劃”,另一方面卻大量出口,僅一個月就出口大概120萬噸,理由就是:自己是海外上市公司,要追求效益最大化,如果不把國內的油賣到油價高的地方,國外的股民也不會同意。 海關總署公布的最新數據顯示,今年前6個月,中國出口成品油759萬噸,同比增長48.6%,而進口同比下降21.1%,至1570萬噸。根據業內人士的計算,出口一噸油,比在國內銷售一噸油高出237元。 對此,中石化一位內部人士謹慎地表示,這次確實有些過分考慮公司利益了。在中石化對地方干部的考核中,以往如果出現斷油將受到嚴厲的處罰,但現在作為上市公司,股東的利益是第一位的,各地方公司都有嚴格的盈利目標。 一位地方油企的負責人說,中石化去年的說法是確保供應,今年的口徑則是均衡供應,顯然情況已有所變化。據稱,中石化的主要領導曾經表示,集團公司是有限公司,要承擔有限責任而不能承擔無限責任。 8月17日,一位業內資深的民營油企負責人說:“兩大集團認為國內國際油價倒掛,不愿加工成品油怕賠錢的理由都是借口,就是想借機逼迫國家漲價。” 對于兩大集團對煉化虧損的不斷抱怨,上述國家能源辦的人士說:“煉油這一塊實在不行,國家可能會考慮放開,既然國內煉廠因為虧損不愿加工,那就直接進口成品油,進口成品油與進口石油并無太大差異,只是把加工部分的利潤讓給了外商。” 而在這場油荒中,已經有相當一部分民營油企在這次油荒中關門歇業。 貝林達集團是一家主要業務在江蘇的民營油企。8月18日,該集團副總裁李景輝說,貝林達的加油站已經無油可供了,因為現在“根本弄不到油”。 相比之下,今年一季度,中石化股份擁有和經營的加油站增加了2000個,在成品油零售和配送量均保持兩位數增長的同時,批發量則下降了0.11%。 在油荒的陰影和漲價預期中,不僅是大公司的銷售公司可能囤油,有油的民營油站也加入了囤油的行列。國家經濟信息中心的牛犁說,前幾天廣東一個民營商會的人無意中談起,正常的時候有三成庫存就夠了,現在都存八成——“都等著提價呢”。 機制之變 一位石油類上市公司的負責人說:“成品油由發改委進行定價,現在是上沒有討好婆婆,下沒有討好子女,價格是扭曲的。按照原來的定價機制,上下調整幅度在8%左右,可是,現在調整30%都有可能。” 但是國家發改委經濟運行局副局長朱宏任表示,短期內成品油價格不會放開。他說:“油價改革比較敏感,具體操作上還要考慮對社會的影響,比如農業和交通,這些因素要與價格一起考慮。” 有知情人透露,7月中旬,國家發改委價格司到湖北開座談會,與中石油、中石化、一家煉廠及有關民營企業座談,主要內容就是做價格方面的調研。 朱宏任認為,不應該把煉油和開采環節割裂來看,因為兩大集團具有壟斷性質,目前已經承擔了社會責任,在油價倒掛上面也應該承擔一些社會責任,但是他說:“從最終方向上看,還是要發揮市場的作用。” 更多精彩評論,更多傳媒視點,更多傳媒人風采,盡在新浪財經新評談欄目,歡迎訪問新浪財經新評談欄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