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經縱橫新浪首頁 > 財經縱橫 > 經濟時評 > 正文
 

經濟增長與目的間關系及動力 都需要考量


http://whmsebhyy.com 2005年08月19日 10:10 金時網·金融時報

  程瑞華

  經過一年多的宏觀調控,固定資產增長幅度已有了明顯的下降。今年上半年,GDP雖然仍保持較高的增長幅度,但隨著固定資產投資增幅的下降,出口的受阻,一些人開始擔憂中國經濟今后的發展勢頭,甚至還有人認為中國的經濟增長已經出現了拐點。宏觀調控使得這樣一個問題進入了我們的視野:中國經濟增長的動力何在?

  無疑,投資已成為中國經濟增長的一針“強心劑”。從近年我國經濟增長數字看,投資所占比重逐年加大。通過對統計資料的分析可以看出,中國經濟是明顯的投資拉動型的發展模式,是一種靠要素的大量投入的“外延式”增長方式。

  在這種情況下,經過

宏觀調控,固定資產投資增幅逐月下降,于是,一些地方開始為今后經濟增長的后勁擔憂。然而,仔細分析,再通過擴大投資來拉動經濟增長,其目的恐怕已不太容易達到。分析表明,上世紀90年代后期以來,投資效率的邊際貢獻已經進入到一個下降通道。按照2001-2003年的平均值,中國將GDP的40.5%用于投資,實現了8%的增長率,要提高1%的增長率,就必須有相當于GDP5.1%的新增投資。上世紀90年代以后,中國的資本系數處于上升趨勢,這表明投資效率在下降。繼續擴大固定資產投資已不可能再帶來預期的增長。

  拉動

中國經濟高增長的另一個需求因素是出口。

  近幾年來,我國貿易依存度不斷走高,2003年外貿依存度為62%,2004年升至70%,今年這個比例將可能高達80%。雖然貿易占的份額很大,但中國從貿易中賺到的錢并不多。商務部部長薄熙來算過一筆賬:因大量承接來自歐美的貼牌生產訂單,中國單件襯衫出口的平均賺頭僅30—40美分,而歐美投資商、進口商和零售商卻拿走了

紡織品貿易90%以上的利潤。一家紡織品企業老板給我們舉了一個例子:“Taibote”是美國職業女性服裝品牌,從中國進口的半成品價格包括運費大約是1.41美元/件,在美國制成T恤衫在專賣店售價約38美元/件,中國紡織企業的利潤少得可憐。出口加工企業的低利潤直接導致勞動工人收入的低增長。在灘涂變成繁華都市的珠三角、長三角,很多工人的工資,10余年間一直被牢牢地固定在每個月600元,仿佛中國經濟的增長與這些普通的工人沒有一點關系。說白了,實際上是中國廉價的勞動力在為國外“生產”福利,這顯然有悖于經濟增長的目的。

  綜合以上幾點分析,消費對經濟的推動作用應該成為人們關注的焦點。然而,從統計數據看,近年來我國居民收入并未隨經濟的增長而同步提高。據國家統計局最新統計數據顯示,2004年國內生產總值比上年增長9.5%,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9422元,扣除價格因素,實際增長7.7%。農民人均純收入2936元,實際增長6.8%,城鄉居民收入分別比GDP增速低1.8和2.7個百分點。許多年來經濟學家一直喊著“擴大內需”,可人們卻不大敢花錢,主要因為大部分人工資太低。不久前,國家統計局局長李德水援引一份珠江三角洲地區務工者收入的調查時發表感慨,該地區民工的月均工資“只夠每天吃四碗炸醬面!”

  這使我們不得不重新思考經濟增長的目的是什么?為什么而生產?很明顯,我們的生產目的是最大限度地滿足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物質和文化需要。投資也好,對外貿易也好,偏離這一目的而帶來的經濟增長,就不能成為我們所需要的經濟增長。我們重視GDP,努力提高GDP增長速度,是為了讓最廣大的人民分享GDP增長所帶來的利益,是為了最大限度地提高社會的福利水平,包括提高就業率,提高居民收入水平,縮小城鄉差別。但是,如果經濟增長不能帶動就業率的相應提高,不能拉動居民收入相應增加,我們增加生產、發展經濟的目的就沒有完全達到。

  我國的實踐證明,經濟和社會發展不協調最終將制約GDP持續增長的能力。近年來,我國擴大內需的努力取得了顯著成效,但也遇到了有效需求不足的問題。城鄉之間、城市居民之間收入分配的不均衡,制約了最渴望消費群體的購買力。占總人口近70%的農民僅占全國消費的三分之一,城市中2200多萬處于最低生活保障線以下的居民急需改善生活。目前消費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只有30%左右,而投資率偏高,容易引起重復建設、銀行不良資產、環境和資源壓力增加等一系列問題,是不可長期持續的。因此,本屆政府提出合理調整投資與消費關系,努力增加城鄉居民收入,加大分配調節力度,提高中低收入居民的消費能力,改善消費環境等,是標本兼治的措施。

  從短期看,就是要繼續深化和完善宏觀調控,要進一步加大經濟體制改革的力度,完善市場經濟體系,改變政府職能,有效實行宏觀經濟調控政策,盡量提高經濟增長的質量,減少上述社會經濟中的矛盾現象。而從長期看,關于經濟增長的動力問題,關于經濟增長與經濟增長目的二者的協調問題,值得我們仔細考量的方面還很多。

  更多精彩評論,更多傳媒視點,更多傳媒人風采,盡在新浪財經新評談欄目,歡迎訪問新浪財經新評談欄目。


愛問(iAsk.com)


評論】【談股論金】【收藏此頁】【股票時時看】【 】【多種方式看新聞】【打印】【關閉


新浪網財經縱橫網友意見留言板 電話:010-82628888-5174   歡迎批評指正

新浪簡介 | About Sina | 廣告服務 | 聯系我們 | 招聘信息 | 網站律師 | SINA English | 會員注冊 | 產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權所有 新浪網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網絡帶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