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型 資源型城市之痛 | ||||||||||||
---|---|---|---|---|---|---|---|---|---|---|---|---|
http://whmsebhyy.com 2005年08月17日 18:37 財富時報 | ||||||||||||
文/張兆倫 資源型城市曾經收獲無數艷羨的目光,豐富的主體資源就像一個聚寶盆,曾為資源型城市的人們帶來大把的金錢、充分的就業、喧鬧的生活和蜜一般的日子。 如今,好像是一夜之間,一切全都變了。那些曾經坐擁寶藏悠然自得的資源型城市
隨著新中國成立應運而生,約占全國城市數量的18%的178個資源型城市,一度是國家的寵兒和城市當中“先富起來”的一小部分。他們所擁有的豐厚基礎能源和原材料,在為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做出重大貢獻的同時,也讓他們多達1.54億的“子女”活得相對很滋潤。 但是,正像許多只懂享用和揮霍,而不知道珍惜和傳承,以致“富不過三代”的中國家族一樣,在資源型城市建設和發展的歷程中,絕大多數城市在一開始就缺乏長遠性、層次性的戰略規劃,“資源立市”被長期誤讀為集中發展單一的資源型產業。幾十年前,一座人煙稀少、偏僻窮困的小城鎮,會因發現地下有豐富的煤資源而改變命運。幾十年過去了,它已崛起為一座人口眾多、熱鬧非凡的煤城,卻依然單純地過著靠挖煤、賣煤而養活城市的日子,產業鏈沒有任何延伸和變化。 中國的絕大多數資源型城市,就是多年如一日地用這種簡單的思維,過著簡單的日子,享受著簡單的幸福。只是,這些城市所擁有的主體資源,即便再豐富,也并不是一個取之不竭、用之不盡的聚寶盆,“老本”總有吃光的時候。而眾多只知道簡單地發掘、變賣主體資源的城市,正像一個只知道吃“老本”的沒落貴族子弟。我國20世紀中期建設的國有礦山中,有2/3就是這樣由當初的“家大業大”,被子弟們弄得僅!奥胰g,薄田兩畝”,幾百座曾經“很闊”的礦城中,已有50座成了一窮二白的“阿Q”。而且,暴富心態帶來的過度、無序甚至違法開采,不僅加速了城市資源衰竭,還造成了生態環境的劣變,這種惡性透支也必將遭到自然法則的懲罰。 “靠山吃山,靠水吃水”是中國人耳熟能詳的一句話,也是很多資源型城市經濟建設和發展的真實寫照。但是,大多資源型城市顯然極大地誤讀了這句俗語,“靠山吃山”成了坐吃山空,“靠水吃水”成了竭澤而漁,這種錯誤的“發展觀”,只能使資源型城市更快地逼近山窮水盡的境地。 發達國家資源型城市轉型的實踐證明,一座資源型城市從開始轉型到取得顯著成效,至少需要30年左右的時間。而我國的資源型城市由于普遍缺乏雄厚的財力支持,轉型涉及的人口更多,面更廣,困難更大,成功轉型所需要的時間也就會更久。這就決定了資源型城市轉型最可貴、最緊要的是未雨綢繆,只有及早探索遠近結合、標本兼治的可持續發展之路,才能走出“吃資源”的死胡同。 病入膏肓時才去看醫生,從來不是解除病痛應有的辦法。對于資源型城市來說,無論是面臨資源衰竭還是尚有幾十年“好日子”可過,轉型都是迫在眉睫的頭等大事。這不僅關系到促進經濟社會協調發展、實現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目標的國計,更關系到1.54億人的民生。 更多精彩評論,更多傳媒視點,更多傳媒人風采,盡在新浪財經新評談欄目,歡迎訪問新浪財經新評談欄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