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經縱橫新浪首頁 > 財經縱橫 > 經濟時評 > 正文
 

跨國資本在中國擴張 別讓外資吸干民族產業的血


http://whmsebhyy.com 2005年08月17日 18:27 財富時報

  文/劉鵠偉

  近日,國家信息中心宏觀經濟監測預警課題組剛剛發布的報告指出,初步預測,下半年中國外貿出口、進口增速分別在22%和18%左右,順差實現在300億美元以上。加上上半年已經實現的396億美元貿易順差,今年貿易順差的總額將達到700億美元。另據專家預測,今年中國對美貿易順差有可能達到1000億美元。而美方預計的這一數字高達1900億美元。

  中國對外經濟養肥了誰?

  中國面向市場經濟,依賴出口創匯,對外貿易依存度達到45%以上。去年,中國國民經濟增長的40%是由外貿拉動的。而推動外貿出口的企業大部分是活躍在國內的外國獨資、合資企業等跨國資本集團。

  中國歡迎和鼓勵外商直接投資,特別是投資于制造業。截止到目前,外商在華企業達到50多萬家,累計投資超過1萬億美元。遠遠高于任何一個新興市場的外國直接投資量。我國通過關稅和其他政策要求為出口市場生產的外國公司按國際價格經營:中外合資企業和外商獨資企業進口機械設備免繳進口稅;使用國外來源的零部件加工成最終產品在出口時也免繳其進口零部件的進口稅;此外,當生產出口商品使用國內標志時,制造商還能享受幾乎全部國內增加值的出口退稅。中美貿易順差中以鞋、玩具、體育用品、電子玩具、計算機硬件等商品為主要出口對象。而出口商大部分是外資企業。截至去年底,美國在華投資企業數量已達45265家,其中由美方獨資或控股的企業2381家。在中美貿易順差增長中,美國的一些跨國公司扮演了重要角色。他們通過在中國采購和貼牌加工,源源不斷地將標有“中國制造”的產品輸入美國。在中國采購和貼牌加工的美國著名企業名單還可以排出長長一串:戴爾、惠爾浦、霍尼威爾……美國《華爾街日報》日前刊登文章指出“中國作為世界整個經濟鏈中重要一環,幫助美國公司在內的很多外國公司賺了錢,還滿足了美國對廉價商品和資本的巨大需求。

中國經濟的快速發展為美國經濟提供了有力的支持。”中國對美出口產生的巨大貿易順差,大多是由中美合資企業或美國獨資企業完成的,這些企業生產的產品返銷美國后,使美國企業從中受益。

  中美貿易順差,我們還賺點小錢兒,而與日本、韓國等亞洲國家的貿易逆差,更讓人感到無奈的凄涼。日資在華企業去年已猛增至1346家,幾乎囊括了索尼、東芝、松下、三菱等所有日本著名公司。索尼等企業將生產基地轉移至中國后,利用中國的廉價勞動力,將從日本輸入的關鍵零部件加工組裝成產品。這些高附加價值產品經中國組裝加工,再偽裝成中國產品銷往美國等世界各地。這樣,日本人不僅賺取了出口利潤,而且將部分美日貿易順差轉到中國頭上,讓中國背上了對美貿易順差的“黑鍋”。將中國作為對美貿易跳板的還有韓國。中國

家電協會引述海關的統計數據顯示,截止去年,中國對美出口空調器總量為645萬臺,其中LG空調器對美出口量為208萬臺,占中國對美空調出口總量的32.2%。從2002年,中日貿易逆差為503億美元。翌年,逆差增幅竟高達192.8%;2004年1-5月,中日貿易逆差同比又增長了70.9%。中國對韓貿易也嚴重逆差。

  傷身的經濟虛火還要燒多久

  現在跨國公司的貿易額已經占據全球貿易額的80%以上,中國出口貿易增量的62%是由外資企業引起的。去年,外企在中國出口貿易中所占的比重已達57.1%;在出口加工貿易中,外企則占了全國總量的近80%。

  我國對并購國內企業的外國投資企業有明文規定,按照實際出資比例分配效益:1、未控股,不得將其在企業中的收益、資產以合并報表方式納入該投資者的財務報表,對并購后外國投資者出資比例大于25%的企業待遇,可以在限度內免稅進口設備、進行外匯貸款、開設外匯帳戶、自動取得自營進出口經營權;2、并購后外國投資者出資比例低于25%的企業,除不能享受稅收優惠、外匯貸款和免稅進口設備的待遇外,仍可開設外匯帳戶,享有進出口經營權等。種種稅收及優惠政策、廉價的地租和勞動力成本、便利的資本及利潤出入境條件,國家雖有外匯管理規定把關,就能防止國有資產流失嗎?在這1900億巨大的順差幌子下,我們除了有個51%的企業控股權外,實際利潤的60%-70%都歸了跨國企業。

  中國與美歐發生貿易順差而與日本、韓國等亞洲國家和地區發生貿易逆差,這種貿易格局的背后正是跨國資本在中國的進一步擴張和蠶食。過度依賴外需也背離了本國以內需為主的一般規律,客觀上制約了內需的可持續增長,使得貿易條件持續惡化,加劇了區域發展失衡,造成對我國不利的財富國際轉移。美日韓等外資企業正是通過并購貿易契約的形式,而成為被徹底并購的國內企業的真正老板或獨一無二的股東。貿易順差也好,貿易逆差也罷,中國企業和個人從中難以獲利多少,明顯收益的是美國和日本等跨國企業。從世界貿易大循環的角度看,這種產業分工結構使世界貿易被嚴重偽裝,中國就是在這種豺狼四伏的國際貿易體系的叢林中掙扎和喘息。

  別讓外資吸干民族產業的血

  在經濟全球化和中國加入WTO的背景下,國內市場又掀起一股“外資并購熱”。人們普遍認為,利用發達國家新一輪產業結構調整的機會,借助國際并購熱潮,促進外資參與國企的改組改造,推動國企與跨國公司的合作,將對盤活國企存量資本、促進我國產業結構調整和相關行業整合產生積極影響。事實真是這樣嗎?1900億美元的貿易順差不是我們的凈利潤,我們實際上是捆在比自己大幾倍、幾十倍甚至是幾百倍的跨國企業身上在賺取零錢。外資進入中國的目的是什么?當然不是為了扶持中國經濟發展,而是為了獲得更多資本剩余價值。并購是跨國企業擴張成本較為低廉的一種形式,利用現有企業、廠房、設備和銷售網絡、以及各種優惠政策,盤整被并購的企業現有資源,進而順利進行產品擴展和市場占領,而且還可以利用境外投資形式,轉移企業剩余利潤,以達到免稅的目的。

  美國對外資實行國民待遇,任何外資企業都不會受到比美國國內企業更為優惠的待遇。而我國對外商實際上采取過于慷慨的優惠政策;外商投資者從外商投資企業中取得的利潤免稅;享有減免稅優惠,即我們所說的“三免兩減”、“五免五減”;還有關稅及其他稅收優惠等。這些政策在客觀上為外商賺取大量利潤提供了便利條件!而這種做法恰恰不利于培養國內企業的競爭力和積極性,甚至會使某些國內資本以外資的名義進入市場,從而使外商無償獲利。

  我們必須清醒的認識到,并購只是外資進入中國的一種途徑而已,以跨國企業為主要載體的外資,其進入中國的惟一目的就是盈利,所以我們不能一廂情愿的希望外資為我們國企改革或產業結構調整做貢獻,那根本就是不切實際的幻想!而應該將眼光放大放遠,不能只圖幾個蠅頭小利。中國市場像個大

蛋糕,誰都垂涎。但吃蛋糕要付錢,不能白吃,更沒有白拿的道理。外資只能是對中國企業的資金和技術補助,使我們的企業增添活力,而不能把我們自己企業的血抽干凈,讓一個剛剛獲得重生的民族再次倒在列強腳下!

  更多精彩評論,更多傳媒視點,更多傳媒人風采,盡在新浪財經新評談欄目,歡迎訪問新浪財經新評談欄目。

  愛問(iAsk.com)
  民族產業 相關網頁約162,000篇。



評論】【談股論金】【收藏此頁】【股票時時看】【 】【多種方式看新聞】【打印】【關閉


新浪網財經縱橫網友意見留言板 電話:010-82628888-5174   歡迎批評指正

新浪簡介 | About Sina | 廣告服務 | 聯系我們 | 招聘信息 | 網站律師 | SINA English | 會員注冊 | 產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權所有 新浪網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網絡帶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