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須限制海外土地基金的活動 | |||||||||
---|---|---|---|---|---|---|---|---|---|
http://whmsebhyy.com 2005年08月13日 11:08 《財經時報》 | |||||||||
陶冬財評: 陶冬 瑞士信貸第一波士頓董事 總經理兼亞太區首席經濟學家
海外土地基金大舉涌入,從宏觀調控和擠房地產泡沫角度上看是一種反效果。他們以現代金融手法對中國物業進行全球性配售,國內競爭對手與其進行的是一場炮艦打舢板的戰爭。如果人民幣資產打包在海外出售方式形成氣候,中國的資本管制便難以維持 □ 陶冬 今天沒有什么比海外熱錢更挾持中國政府的經濟政策。熱錢對政府人民幣政策的影響是顯而易見的。在人民幣匯率形成機制調整的時機和力度上,政府說了算,而且政策的出臺時機也的確出乎熱錢的意料。不過在整個決策過程中,熱錢像一只揮之不去的蒼蠅,令北京領導人感到厭惡和無奈,對政策的出臺更是一個制肘。受熱錢影響的,還有中國的貨幣政策和房地產政策。 7月21日的匯率機制調整,并未使海外熱錢止步,資金從各種渠道不斷流入,而且呈加速狀態。有關政策部門對于這些以五花八門的手段暗渡國門的熱錢,苦無監控良策,打壓也不得要領,只能做長期作戰的打算。 海外熱錢在中國的主要寄體是房地產。中國A股市場舉步維艱,債市容量狹小且公司債缺如,所以熱錢折成人民幣后,要么存銀行,要么轉入房地產。存銀行回報甚低,對多數炒家不具吸引力,于是蜂擁至房地產。 熱錢流入近來有由暗渡變成明入的跡象,而且炒作起來有時付人民幣,有時干脆付美元。其中最為突出的是世界各大銀行及投行的土地基金在上海、北京的大肆搶購,整棟成片地買入商場和寫字樓。這些土地基金出手豪綽,資金之雄厚令國人咋舌。 其實土地基金們在運用財技,搶占中國的優質物業,所動用資金多數并非自己的。他們的投資往往選擇收益穩定、租金回報高的物業,以此抵押在海外借款,完成交易。之后這些物業再打包,通過REITS等金融產品在海外上市,資金回籠后再做下一單交易。其實REITS上市還在少數,不少物業打包后可以直接向國外銀行、保險公司私下配售,神不知鬼不覺地套現。海外土地基金們的打包套現能力是中國物業投資商所沒有的,于是他們的擴張速度便遠遠超過中國的競爭對手。 海外土地基金還成為賭人民幣升值的一個工具。它們所收購的中國物業都具有幾十年良好的人民幣現金流,買物業是用美元付款,以套期形式賺取今后的人民幣升值。海外土地資金進入中國房地產,是一種海外直接投資,但筆者認為,中國并不需要這種直接投資。 全世界發展中國家中,很少有像中國那樣對海外投資如此友善的國家,甚至一些發達國家也不如中國(美國對中海油收購尤尼科的態度便是一例)。很少有國家給予外資超國民待遇,免稅送地,要什么給什么。海外投資對中國經濟的發展和開放,起到過極其重要的促進作用。在某種程度上,沒有外資就沒有中國經濟的今天。但是,外資也分有益的和無益的,有些甚至是有害的。對于無益的,中國政府不需要給以超國民待遇;對于有害的,則必須加以限制。 首先,中國現在并不缺少錢,在可預見的將來,也是如此。海外土地基金大舉涌入,無論從宏觀調控還是從擠房地產泡沫角度上看,都在起反效果。 其次,這些基金以現代金融手法對中國物業進行全球性配售,他們與國內競爭對手之間在進行一場炮艦打舢板的戰爭,政府對此的監管尚未開始。 再者,將人民幣資產打包后在海外出售是一種新思路,如果成氣候,中國的資本管制便難以維持。 最重要的是,他們在摘中國發展成果的桃子。過去20年中,中國經濟和生產力有了長足的進步,發展遠超過世界平均速度。不過由于政策上的考慮,匯率并未升值,物業也不過小升(從20年的角度看)。人民幣物業的升值動能,屬于為中國經濟騰飛做出貢獻和犧牲的全體中國人民。土地基金不僅對中國沒有做出貢獻,而且在各地拿到一些直接回報高過30%的項目。 筆者崇尚自由經濟,主張開放互利,這是全球化背景下人類共贏的真諦。政策障礙設制越多,資源配置越被扭曲,經濟效率越差。但是,中國還存在著大量的結構性問題,人民幣仍未完全對外開放,國內的金融產品與國際水平還有明顯差距。這種情況下對外資照單全收,甚至給予優惠是不明智的。 在20世紀90年代初、中期,個別香港商人利用財技,在國有資產轉讓上“空手套白狼”,當時被稱作“中策現象”。希望不要讓海外土地基金在中國上演同樣的故事。 (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 更多精彩評論,更多傳媒視點,更多傳媒人風采,盡在新浪財經新評談欄目,歡迎訪問新浪財經新評談欄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