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冬:中國經濟增長已放緩 產業性通縮將出現 | |||||||||
---|---|---|---|---|---|---|---|---|---|
http://whmsebhyy.com 2005年08月10日 17:53 時代人物周報 | |||||||||
下半年可能出現產業性通縮和整體上的“非通脹” 瑞士信貸第一波士亞洲首席經濟分析員 陶冬 中國經濟上半年增長達9.5%超過了我的想象。但仔細讀過GDP數據后,我認為增長已經出現減速的觀點并未改變。
第二季度貿易出現233億美元順差,僅此一項為經濟增長貢獻5.3個百分點,遠高于去年貿易所貢獻的1.9個百分點。第二季度的經濟增長是靠貿易順差拉動的。而貿易順差不是建立在出口的進一步增長上而是建立在進口回落的基礎上。這恰恰反應了中國內需的放緩。 今年上半年,中國石油需求增長僅為2%,水泥增長為0,交通流量、船運增長都出現放緩,購買經理信心明顯轉弱,建筑機械滯銷,這些微觀經濟信息值得重視。因為有貿易順差撐著,我本人對下半年經濟增長并不悲觀。但是必須看到,今年9.5%的經濟增長,就其增長質量和內部需求而言,遠不如去年的9.5%的經濟增長。今年的內部經濟活力和企業利潤水平,遠不如去年的水平。這是統計局發言人沒有提到的。 我對純意義上的通縮(即CPI轉為負值)并不十分擔心。出口、消費勢頭不錯,油價、工資都在上漲,農產品價值有回落但無大跌之虞。部分產業產能過剩,出現產業性通縮看來是不可避免的,但整體經濟更可能出現“非通脹”(即CPI、GDP同時回落,但CPI仍為正值)。不過今后一、兩年隨著原材料價格回調,全國整體利潤水平會有一個較大的下滑。人民幣升值2%對經濟、通脹的影響相信微乎其微。 中國的金融改革今后一、兩年處在攻堅階段。無論是銀行改革還是股市改革,政府都做出了一些艱難而必須的選擇。這些領域目前仍處于耕耘時期,有無收獲也屬未知數,只有時間才能給出答案。這個過程必然會觸及不同的利益集團,必然會遇到極大的困難,在這個時期對一些措施有不同的看法是正常的。我個人也不是贊同每一項措施。但是推出這些措施需要極大的勇氣和政治智慧。不足可以在前進中調整、糾正,但是邁出結構性改革的一步卻是彌足珍貴的。當然,除了銀行、股市改革外,還有許多相對容易但暫時不被重視的事情,比如建設國內債券市場,發展衍生品工具避險產品等。 更多精彩評論,更多傳媒視點,更多傳媒人風采,盡在新浪財經新評談欄目,歡迎訪問新浪財經新評談欄目。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