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世紀經濟報道:電價改革應給電網企業松綁 | |||||||||
---|---|---|---|---|---|---|---|---|---|
http://whmsebhyy.com 2005年08月10日 01:36 21世紀經濟報道 | |||||||||
本報評論員 蔣培宇 近日,國家電監會正式頒布《輸配電成本核算辦法(試行)》,并定于2006年1月1日正式施行。這無疑使呼聲甚高的輸配電價改革走出了實質性的一步,但讓人有點費解的是,業界對此卻疑慮重重。
業界的擔憂其實不無道理,電網企業會因隨之而來的經營壓力反抗這道“緊箍圈”。電網企業現在面臨諸多現實困難,主要是廠網分開后,盈利能力大不如前,其次電網建設面臨巨大資金缺口。在這種情況下,成本加收益的輸配電定價方法,使電網企業盈利的空間被限制,面臨巨大經營壓力的電網企業不得不尋找突破口,而現有的《輸配電成本核算辦法(試行)》又確實有電網企業操作的空間。 其實,如何確定電網企業的真實成本將成為監管部門最核心的難題。《輸配電成本核算辦法(試行)》并沒有解決電監會和電網企業兩者信息不對稱這一關鍵問題。 在這個成本核算的框架之下,電網企業面臨三種選擇,一是真實上報成本信息,這樣收益多少就由電監會和發改委直接決定,十分透明;二是多報成本信息,注水的部分成為電網企業的隱性利益,對電網企業最有利;三是電網企業少報成本信息,少報的部分形成電網企業的隱性虧損。但電網企業有贏利壓力,沒有收益的事絕對不會做,這樣的后果是虧損窟窿越來越大,經營將難以為繼。根據博弈論,第一種情況電網企業也多半不會選擇,因為信息的不對稱,即使電網企業真實上報成本信息,懷疑的聲音始終會不絕于耳。因此電網企業的最優選擇就是多報成本信息,即做出第二種選擇,以此架空成本管制,注水的部分就變成企業隱性利潤。最終的結果是,電網企業仍然享有壟斷利潤,盡管它是不透明的,國家對電網企業的壟斷管制變成管而難制。 一些電網企業利用與監管部門的信息不對稱,在成本核算上與監管部門大玩貓和老鼠的“游戲”。由于收益固定,成本上升或下降不會對這些電網企業產生影響,使電網企業降低成本的動力不足,這種動力不足有可能造成電網運營成本抬頭,這種壓力向下游傳導,最終由消費者承擔。 由于電網企業的自然壟斷地位,管制壟斷就成為電價改革的核心,這從“補償合理成本、獲得合理收益、有利規范監管”的輸配電價改革看得清清楚楚,考慮改革各方的利益的思路也值得稱道。輸配電價改革的目標設定重要,但是到達目標的路徑的選擇也至關重要,它關乎經濟發展大局。 其實,在管制壟斷方面,國外早有成熟經驗,即效率優先。在輸配電價的定價方法上,完全可以采取最高限價的方式,在利潤空間方面給電網企業松綁,即監管部門在經過調查和核算的基礎上,制定一個多方都基本能接受的價格,在這個價格之下,電網企業除獲得規定的收益之外,還可以通過提高運營效率降低成本,這降低的成本就轉化為電網企業的利潤。由于電網企業逐利的空間富于彈性,將使輸配電價改革形成多贏的局面,一方面電網企業絞盡腦汁降低成本增大利潤,使企業盈利能力增強,從而緩解資金緊張等一系列經營壓力,另一方面也使改革的可操作性強,改革順利進行,消費者得益。 在輸配電價改革方面,必須考慮管制,避免電網企業靠壟斷獲取超額利潤,但也要使電網企業的逐利本能得到合理釋放,這對改革成敗也至關重要。 更多精彩評論,更多傳媒視點,更多傳媒人風采,盡在新浪財經新評談欄目,歡迎訪問新浪財經新評談欄目。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