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先驅導報評論:臺灣經濟深受臺獨之害 | |||||||||
---|---|---|---|---|---|---|---|---|---|
http://whmsebhyy.com 2005年08月08日 11:43 國際先驅導報 | |||||||||
【作者】中國社會科學院臺灣研究所 王建民 國際先驅導報文章 今年以來,臺灣經濟表現遠不如預期,經濟增長率顯著下滑。不僅制造業生產萎縮,產業“空洞化”問題日益突出,而且也影響到帶動臺灣經濟增長的外貿出口,臺灣“外貿逆差時代”即將到來。臺灣曾以成功吸引外資促進經濟發展而聞名,如今外商對臺投資連續四年呈現衰退趨勢,今年上半年又下降了30%以上。同時,臺灣還被孤立在
目前臺灣經濟出現的衰退與危機,不是周期性的低谷,也不是暫時的困難,而是一種結構性的問題,是一種長期性的衰落趨勢。 面對此一困局,臺灣經濟的出路何在?答案很簡單,就在對岸的大陸,就在于兩岸經濟的交流與合作,在于臺灣與大陸經濟的融合。 過去十多年來,兩岸經貿關系獲得迅速發展,大陸相繼成為臺灣最大的外貿順差來源地,最大的出口市場與最大的貿易伙伴,臺灣正是靠著對大陸的投資與出口帶動,才維持了經濟的增長,維持了貿易順差,島內許多企業也是靠在大陸賺的錢得以生存與發展,可以說這么多年是“大陸養育了臺灣”。 然而,臺灣當局對日益密切的兩岸經貿關系發展與從中獲益,并不高興,也不支持,而是有一種懼怕心理,擔心臺灣經濟過度依賴大陸,對未來臺灣“經濟安全”與“政治安全”造成影響,于是,對兩岸經貿往來是處處阻撓,處處圍堵,不時對在大陸投資的臺商采取打壓行動,或處以經濟罰款,或采取司法行動。 臺灣經濟要走出困境,找到可持續發展之路,問題并不復雜,那就是正視兩岸現實,摒棄“臺獨”路線;正視大陸經濟的崛起,正視兩岸經貿關系的發展,放棄針對大陸的“鎖島”政策與對臺商的“圍堵”政策,加強兩岸經貿合作,讓兩岸貨暢其流,實現資源的有效、合理配置,從而讓臺灣經濟融入祖國大陸的經濟發展之中,實現兩岸“雙贏”,再創臺灣經濟發展的春天。 然而,就臺灣島內現實與政治生態觀察,要民進黨人放棄對“臺獨”的追求,回到兩岸關系發展與經濟合作的大道上來,不大容易。近期,大陸采取一系列推動兩岸經貿關系發展的積極做法,包括對臺灣15種水果進口實施零關稅及開放大陸民眾赴臺旅游等,對臺灣經濟與人民是有百利而無一害,卻未能獲得臺灣當局的善意回應,而是消極對待,認為是大陸搞“統戰”。這種政治意識凌駕于經濟利益之上,可謂匪夷所思。 可以預期,“臺獨”仍將是民進黨玩弄“民粹”、實現長期執政的“招牌”,民進黨當局很難從根本上改善與大陸的關系,仍會不斷限制兩岸經貿交流與合作,阻撓兩岸經濟的融合,臺灣經濟邊緣化危機也就在所難免,臺灣經濟的衰落趨勢也就難以扭轉。 更多精彩評論,更多傳媒視點,更多傳媒人風采,盡在新浪財經新評談欄目,歡迎訪問新浪財經新評談欄目。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