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經縱橫新浪首頁 > 財經縱橫 > 經濟時評 > 正文
 

從德隆系到健力寶再到格林柯爾 改革成本反思


http://whmsebhyy.com 2005年08月06日 13:32 中國經營報

     作者:葉秉喜 來源:中國經營報

  幾年來,從德隆系唐萬新到健力寶前董事長張海,還有今天的格林柯爾的顧雛軍,甚至還有一些浮在“水下”——未來即將上演的“格林柯爾”們的故事,以及還有大量民營企業侵吞國資的案例。使我們不得不去思考一個問題:我們的產權改革的制度安排和程序到底出了什么問題?

  仔細觀察這些“為了進步而倒退”的企業們,我們都可以發現一個普遍的規律:那就是這些企業當初的產權轉讓,都是在當地政府的極力撮合或者說是主導下完成的。正是因為這種“極力撮合”和“主導”導致了這些企業的產權改革缺乏相應的透明度,缺乏相應的市場化運作程序,缺乏對收購者科學的考量,最終才導致了大量的“肯定之后的再否定”。在這樣一個過程中,作為國資或公有資產的監護者,地方政府缺乏對企業微觀運作的把握,缺乏對收購者的辨別能力。有一些“政府官員”、“經濟學家”、“會計師”合謀“張海們”、“顧雛軍們”進行瓜分“國資”、“違規操作”、“侵吞上市公司資產”。甚至還會有一些政府官員、經濟學家為這些“侵吞上市公司資產”和“違規收購”提供便利和辯護。

  張海們、顧雛軍們的教訓是慘痛的。扼腕之余,我們需要思考的是我們如何來進行我們的產權改革的制度安排和程序安排,如何更好的引進市場化的改革措施,如何來提高企業自主經營的能力。真正使我們大量國有企業在產權改革中做到“靚女嫁好”,幫它們找個“好婆家”。

  “亡羊補牢,猶未為晚”。在國有企業產權改革過程中,到了必須考慮如何來減少政府的決策失誤,如何降低改革成本的時候了。至少有如下幾點值得反思:第一,在國企的產權改革和股權轉讓過程中引入市場化的運作機制,比如公開競價等。這一點,我們可以學習西方的股權轉讓的方式,誰出的價錢高,誰給的條件好,誰的進入更能促進企業的發展,我們就引進誰,而不是地方政府的某些領導腦門一拍,說轉讓就轉讓。顧氏收購美菱的案例就是一個教訓,當時合肥市的有關領導去格林柯爾的參觀考察了一下,覺得不錯,最終促使了格林柯爾的入主,而當時也有其他廠家出價更高,實力更強。第二,我們要從“扔爛攤子”的思維方式轉變為對股東負責的態度來認識國有企業的產權改革。第三,正確認識國有企業改革的本質工作。一段時間以來,國退民進似乎成為國有企業改革的主流,國有企業改革的幅度和數量似乎成為考核政府官員政績的重要指標。然而,事實告訴我們,要區別對待,防止“一改就靈”的思維方式,適合改革的就改,不適合的或者說條件不成熟就不能盲目的去轉讓股權。最后,民營企業對國有企業的收購過程中,應客觀評價目前民營企業的實力和素質。把國有企業的股權轉讓給那些真正具備經營能力的民營企業,轉讓給那些真正具備資金實力的民營企業,防止部分民營企業“空手套白狼”。

  更多精彩評論,更多傳媒視點,更多傳媒人風采,盡在新浪財經新評談欄目,歡迎訪問新浪財經新評談欄目。


  愛問(iAsk.com)顧雛軍 相關網頁約216,099篇。


評論】【談股論金】【收藏此頁】【股票時時看】【 】【多種方式看新聞】【打印】【關閉
新 聞 查 詢
關鍵詞


新浪網財經縱橫網友意見留言板 電話:010-82628888-5174   歡迎批評指正

新浪簡介 | About Sina | 廣告服務 | 聯系我們 | 招聘信息 | 網站律師 | SINA English | 會員注冊 | 產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權所有 新浪網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網絡帶寬